|
哀箏 / 作者:李商隱 |
延頸全同鶴,柔腸素怯猿。
湘波無限淚,蜀魄有馀冤。
輕幰長無道,哀箏不出門。
何由問香炷,翠幕自黃昏。
|
|
哀箏解釋:
詩詞《哀箏》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詩意深沉哀怨。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和賞析:
譯文:
延長脖子如同鶴,柔弱相似猿猴。湘江波濤無盡地流淌,巴山魂魄仍然怨憤。輕紗幔帳因為長期罔顧,愁咽的箏音不出門。
詩意:
這首詩以哀怨之音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不平和憂愁。詩中的“鶴”和“猿猴”是李商隱借代表象征自己的形象,表達了他在世間處境的困頓和無奈。而“湘波”和“蜀魄”則象征了他對故鄉的鄉愁和怨憤。他把自己比作無法出門的哀怨之箏,以此來寄托自己內心的苦悶和無力發聲的感嘆。
賞析:
這首詩通過詩人的自比和借代,以及對于湘江和巴山的描繪,表達了詩人處境的困頓和內心的痛苦。詩中使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借代、象征等,增強了詩的表達力和感染力。全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于自己和家鄉的象征化描寫,抒發了詩人的感嘆和苦悶,給人以深深的觸動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