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目 / 作者:李商隱 |
地寬樓已迥,人更迥于樓。
細意經春物,傷酲屬暮愁。
望賒殊易斷,恨久欲難收。
大勢真無利,多情豈自由。
空園兼樹廢,敗港擁花流。
書去青楓驛,鴻歸杜若洲。
單棲應分定,辭疾索誰憂。
更替林鴉恨,驚頻去不休。
|
|
即目解釋:
詩詞《即目》是唐代詩人李商隱所作,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局勢和個人境遇的憂愁和無奈之情。詩詞描繪了詩人獨自凝望著周圍環境的景象和思緒。
中文譯文:
地寬樓已迥,人更迥于樓。
細意經春物,傷酲屬暮愁。
望賒殊易斷,恨久欲難收。
大勢真無利,多情豈自由。
空園兼樹廢,敗港擁花流。
書去青楓驛,鴻歸杜若洲。
單棲應分定,辭疾索誰憂。
更替林鴉恨,驚頻去不休。
詩意和賞析:
詩詞以凝望的方式展現了詩人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和思考。詩人從地寬樓高的角度觀察著周圍的景象,但感到自身更加孤立。他用細心感悟著春天物象的變化,感到自己的憂愁正像夜幕降臨的陰影一樣沉重而無法擺脫。
詩中還表達了對局勢和個人處境的無奈。詩人觸及到眼前景象的變化和感慨,他的望眼欲穿,但是困擾和痛苦卻不易解決,只有長時間的忍耐。對于大勢,他認為真正沒有利益可言;對于自己的多情,他也發現無法自由掌控。詩人感嘆在這個大環境中,自己的感情糾葛竟然如此無力。
詩中還出現了凋敝的景象,如空園中廢棄的樹木,港口中擁塞的花朵。這映襯出詩人內心的無奈與痛苦。同時出現了書離去和鴻雁歸巢的描寫,使詩中情感更加深沉。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孤獨的心境和對迎來離別的林鴉的厭倦之情。林鴉的頻繁離去對詩人而言并不是驚喜,而是在不斷被驚擾。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之情,與其官場失意和個人境遇的倒映。而通過局勢描寫和景象的變化,表達了對于人生無常和遷移的審視。詩詞中的意境深遠,詩人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他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