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鸞鳳 / 作者:李商隱 |
舊鏡鸞何處,衰桐鳳不棲。
金錢饒孔雀,錦段落山雞。
王子調清管,天人降紫泥。
豈無云路分,相望不應迷。
|
|
鸞鳳解釋:
《鸞鳳》是一首唐代李商隱創作的詩詞。詩人以鸞鳳為象征,抒發了對美好時光逝去的感觸和對現實境況的思考。
詩中寫道,舊時的鏡子不再有鸞鳳映照,凋零的桐樹上也不再停棲鳳凰。富裕的人們擁有金錢,但是卻只能養孔雀和山雞,珍貴的錦緞也摔落到了山雞那里。王子吹奏清婉的笛子,天人賜予紫泥。雖然沒有云路來分開彼此,但是彼此仍能相望,不會迷失。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舊時的鏡子在哪里,鸞鳳已不再映照。
凋零的桐樹上無鳳凰停棲。
富有的人們擁有金錢,卻只能養孔雀和山雞。
珍貴的錦段落在山雞身上。
王子吹奏著優美的笛子,天人賜予紫泥。
雖然沒有云路將我們分開,但我們依然能相望,不會迷失。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思考。鸞鳳作為中國傳統的吉祥物,象征著美好和幸福,但在現實中,美好的事物漸漸凋零,被普通的生活所取代。詩人通過對比,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境況的思考。
詩詞運用了對偶和反襯的手法,通過寫鏡子和鸞鳳、桐樹和鳳凰的對照,強調了逝去的美好和現實的平凡。通過寫富裕人們和金錢養孔雀、錦緞落到山雞身上的對比,表現了現實的狀況和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詩人通過王子吹奏清婉的笛子和天人賜予紫泥,表達了對藝術和精神追求的希望。
整首詩詞流暢而優美,通過對比和反襯,表現出詩人對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思考,展現出作者細膩而深邃的情感和洞察力。同時,借助鸞鳳、桐樹等象征性的意象,增添了詩意的深度和韻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