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俗二首(時從事嶺南) / 作者:李商隱 |
鬼瘧朝朝避,春寒夜夜添。
未驚雷破柱,不報水齊檐。
虎箭侵膚毒,魚鉤刺骨铦。
鳥言成諜訴,多是恨彤幨。
戶盡懸秦網,家多事越巫。
未曾容獺祭,只是縱豬都。
點對連鰲餌,搜求縛虎符。
賈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爐。
|
|
異俗二首(時從事嶺南)解釋:
《異俗二首(時從事嶺南)》
鬼瘧朝朝避,春寒夜夜添。
未驚雷破柱,不報水齊檐。
虎箭侵膚毒,魚鉤刺骨铦。
鳥言成諜訴,多是恨彤幨。
戶盡懸秦網,家多事越巫。
未曾容獺祭,只是縱豬都。
點對連鰲餌,搜求縛虎符。
賈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爐。
詩詞中文譯文:
鬼瘧朝朝避,春寒夜夜增添。
閃電還未驚醒柱子,雨水卻不再遮蓋屋檐。
像虎箭射入皮膚帶來毒害,像魚鉤刺入骨頭疼痛。
鳥語成了諜言講述,多是對紅色戰帽的恨意。
住戶張貼上秦朝的網羅,家中漸漸面臨越巫的災難。
從未舉行過獺祭的儀式,只為了給豬設宴。
用魚餌引開海龜,尋找縛住老虎的符咒。
賈生兼任鬼怪之事,不相信有地獄的熔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寫的,描述了嶺南地區的那些與傳統文化習俗不同的怪事。直觀而具象的描寫,展現了嶺南地區不同尋常的風土人情和怪異的傳說。詩中的鬼瘧、雷破柱、水齊檐、虎箭、魚鉤等形象,猶如一幅幅奇異的畫面,使人感受到了嶺南的神秘和獨特。詩人以富有幽默感的筆觸,將怪事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調動了讀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鳴。
作者用詩意不明確的表達方式,使人聯想到民間故事和傳說,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嶺南地區異域文化與唐代文化之間的沖突。作品具有濃烈的地域特色,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奇幻而神秘的世界,同時也帶有一絲諷刺和批評的味道。整首詩意味深長,讀來耐人尋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意境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