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鶯 / 作者:李商隱 |
流鶯漂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
|
流鶯解釋:
《流鶯》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流鶯漂蕩復參差,
渡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
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里,
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
鳳城何處有花枝。
詩意:
這首詩以流鶯為主題,通過描繪流鶯的行為和環(huán)境,抒發(fā)了詩人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詩中表達了一種對命運和機遇的深深的無奈和疑惑,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
賞析:
這首詩以流鶯為象征,通過描述流鶯漂蕩參差不齊、在街巷中來回飛舞的情景,表達了人生的起伏和無常。詩中的“渡陌臨流不自持”一句,意味著流鶯在陌上停下來,觀看流水,卻不能長久停留,這種無法自持的感覺也暗示了人生的不穩(wěn)定和無法預測的變化。
詩中還提到了流鶯的歌聲,詩人認為流鶯的歌聲是巧妙而有意義的,不會是毫無目的的。這種巧囀的歌聲也可被視為詩人對自身才華和創(chuàng)作的肯定,同時也暗示了一種希望和追求,即在逆境中保持樂觀和積極的態(tài)度。
接下來的兩句“良辰未必有佳期”表達了對命運和機遇的疑惑和無奈。詩人認為良好的時機并不一定會帶來好的結(jié)果,命運的波折和變幻常常讓人難以捉摸。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繪風朝露夜的變化和萬戶千門的開閉,展示了日常生活的輪回和變化。最后兩句詩帶有一種無奈和苦澀的情緒,詩人曾經(jīng)因為傷春而無法欣賞春天的美景,現(xiàn)在他不知道在鳳城的哪個地方還有開放的花朵。這種無奈和困惑,也讓人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和迷茫。
總的來說,這首詩《流鶯》通過描繪流鶯的形象和環(huán)境,抒發(fā)了詩人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詩中透露出對命運無奈和機遇難以捉摸的疑惑,同時也展示了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