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目 / 作者:李商隱 |
地寬樓已迥,人更迥于樓。
細意經春物,傷酲屬暮愁。
望賒殊易斷,恨久欲難收。
大勢真無利,多情豈自由。
空園兼樹廢,敗港擁花流。
書去青楓驛,鴻歸杜若洲。
單棲應分定,辭疾索誰憂。
更替林鴉恨,驚頻去不休。
|
|
即目解釋:
即目,意即眼目之意。
地寬樓已迥,人更迥于樓。
譯文:這片土地寬廣,樓房遙遠,而人的心思更加遙遠無法觸及。
細意經春物,傷酲屬暮愁。
譯文:細細品味著春天的事物,感到傷感和愁緒。
望賒殊易斷,恨久欲難收。
譯文:遠望渺茫的景色,容易讓人念念相思,持久而難以消散。
大勢真無利,多情豈自由。
譯文:世間的權勢真的沒有什么利益可言,多情的人又如何能自由自在。
空園兼樹廢,敗港擁花流。
譯文:空無一人的花園中的樹木也都廢棄了,繁華的港口卻擁擠不堪。
書去青楓驛,鴻歸杜若洲。
譯文:書信是寄往青楓驛的,大雁則歸于杜若洲。
單棲應分定,辭疾索誰憂。
譯文:獨自棲息的鳥兒應該明確巢穴的位置,辭別疾病而尋求誰的悲傷。
更替林鴉恨,驚頻去不休。
譯文:一替一去的林中烏鴉感到恨意,頻繁的驚擾卻不斷地不離不棄。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的愁思和追求自由的渴望。詩人通過外面的風景和自己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社會現實和個人情感的思考和疑問。他認為世間的欲望和權勢是虛幻的,多情之人并非自由自在。詩人在表達自己追求自由的心境時,用了一些象征符號,如樹木的廢棄、港口的擁擠和烏鴉的驚擾,揭示出一種失望和無奈的情緒。
賞析:
李商隱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之一,擅長用意境深遠的語言表達內心的情感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即目》這首詩詞通過精練的語言、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表達出詩人對社會現實和個人情感的疑問和追求自由的渴望。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對自己內心情感的抒發,詩人將自己的訴求與人類普遍的追求自由的愿望相聯系,使這首詩詞具有了豐富的詩意和意境。讀完這首詩,讓人感到一種深深的思考和思緒萬千的愁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