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日 / 作者:李商隱 |
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
十年泉下無人問,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
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
|
|
九日解釋:
詩詞《九日》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講述了詩人與朋友共同品酒時的情景,描繪了白菊花開的霜天景色,以及詩人在品酒之際回憶起已故的朋友和過去的往事的心情。
詩中的“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表達了詩人與朋友一起共同品酒的場景,景色描繪了霜天下白菊花繞在階墀上的美景。這一景象烘托了出詩人與朋友共同愜意品酒的情景。
接著,詩人寫道,“十年泉下無人問,九日樽前有所思。”這里詩人回憶起已故的朋友,表示已有十年無人關心他的消息了。然而,對于已故的朋友,詩人仍然有所思念。通過對已故朋友和過去的思考,使詩人帶出了自己當下品酒之際的情緒。
詩的最后兩句“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則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懷疑和思考。詩人說自己沒有像做官的人那樣種植苜蓿,也沒有像楚地的人那樣詠唱江蘺。詩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沒有追逐功名利祿的意向,也沒有追求世俗的名利。無法再得到東閣高位的窺探和觸摸。
整首詩通過描繪白菊花開的霜天景色和描寫詩人與朋友共飲時的場景,以及回憶起已故的朋友和過去的往事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思考和對自己生活狀態的一種懷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