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姚孝子廬偶書 / 作者:李商隱 |
拱木臨周道,荒廬積古苔。
魚因感姜出,鶴為吊陶來。
兩鬢蓬常亂,雙眸血不開。
圣朝敦爾類,非獨路人哀。
|
|
過姚孝子廬偶書解釋:
過姚孝子廬偶書
拱木臨周道,荒廬積古苔。
魚因感姜出,鶴為吊陶來。
兩鬢蓬常亂,雙眸血不開。
圣朝敦爾類,非獨路人哀。
譯文:
我來到姚孝子的廬宇前,看到懸棺而立的人木雕像,廬宇已經荒廢,積滿了古老的苔蘚。
魚兒感受到了姜子牙的仙氣,從水中躍出來;鶴鳥為了吊唁陶淵明而飛來。
我似乎已經有了兩鬢的白發,常常凌亂不羈,我的雙眸閃爍著令人擔憂的血色。
這個廟堂時代對于像我這樣的人來說是嚴肅而敦厚的,不僅僅是孤單的旅人感到悲哀。
詩意和賞析:
李商隱這首詩寫了自己在姚孝子廬宇前的感受和思考。詩中的拱木指的是懸棺前的人木雕像,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志士的敬仰之情;荒廬積古苔則強調了廬宇的荒涼和歲月的滄桑。作者通過描述魚因感姜出和鶴為吊陶來,把姜子牙和陶淵明兩位仙魂的傳世和入世聯系起來,表達了對他們的景仰和敬仰之情。
接下來,詩人以自己的形象描繪出寥寂孤寂的心境,用兩鬢蓬常亂和雙眸血不開的形容詞,展示了一種懷才不遇、憂愁困頓的情緒。最后,他以圣朝敦爾類,非獨路人哀來總結整首詩,表達了自己對于圣朝時代的敬重和對于自己孤立無援的悲傷。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于古代志士和文人境遇的思考和感慨,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于時代和命運的不解和憂傷。通過詩人獨特的表述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對于人生境遇的獨特思考和對于古人文化的敬慕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