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 作者:李商隱 |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
不待作年芳。
|
|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解釋: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一月中旬,來到扶風界見到梅花,
花朵嬌艷如亭亭玉立,雖非花開的時節卻飄香。
像素娥與月亮相伴,白色的美女卻不怕霜凍。
我虛盈地奉獻一束梅花,傷心離別令人心腸寸斷。
這梅花是為了誰而綻放?它不必等到春天的芬芳。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十一月中旬時游覽扶風界時看到的梅花景象。盡管不是梅花盛開的季節,但梅花仍然嬌艷迷人,在寒冷的冬天中飄香。作者借助梅花表達了對離別和時光流逝的傷感之情。他將一束梅花獻給遠方的人,象征著他的思念之情和對別離的痛苦。詩中還探討了梅花的成長過程,暗示了人生短暫而珍貴,不必等到春天才能展現自己的美麗。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眼中的梅花景象,同時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和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嬌艷的梅花置于非花開時節,以突出其美麗和堅韌不拔的品質。素娥與月亮的比喻表達了梅花的高潔和純白,而青女不畏霜的形象則展現了梅花的堅強和頑強生長的意志。作者以自己虛盈的手將梅花獻給遠方的人,表達了他深深的思念之情和離別的痛苦。最后兩句表達了對梅花成長過程的思考,暗示了生命的短暫和珍貴,以及不必等待時機才能展現自己的美麗。整首詩意味深長,既展示了梅花的美麗和堅韌,又表達了人生的離別和短暫,引發讀者對生命和時光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