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番禺侯以贓罪致不辜,事覺,母者他日過其門 / 作者:李商隱 |
飲鴆非君命,茲身亦厚亡。
江陵從種橘,交廣合投香。
不見千金子,空馀數仞墻。
殺人須顯戮,誰舉漢三章。
|
|
故番禺侯以贓罪致不辜,事覺,母者他日過其門解釋:
故番禺侯以贓罪致不辜,事覺,母者他日過其門。
飲鴆非君命,茲身亦厚亡。
江陵從種橘,交廣合投香。
不見千金子,空馀數仞墻。
殺人須顯戮,誰舉漢三章。
這首詩詞是唐代李商隱的作品,講述了番禺侯因為被誣陷而背離了原本的身份,最終自殺的故事。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往事如狂風一般吹散,
番禺侯被栽贓陷害,不幸死去。
他的母親曾經去拜訪過那個栽種橘子的地方,
兩地的香氣交融在一起。
不再看到她的兒子,只剩下空蕩蕩的墻壁。
為了殺人的罪行,應該公開審判,
但誰會提出《漢書》的三個章節呢?
這首詩詞借用了古人的故事,通過描述一個受到冤屈的番禺侯的遭遇,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人性的思考。
詩詞中的“飲鴆非君命,茲身亦厚亡”表達了番禺侯被迫自殺的悲慘遭遇,他雖然不是受到君主直接的誅殺,但還是為了他人的私利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另外,詩中的“不見千金子,空馀數仞墻”表現出番禺侯曾經官居高位,卻因為被栽贓而遭受不義,最終失去了一切,連自己的母親也無法再看到他了。
最后,作者以“殺人須顯戮,誰舉漢三章”作為結束,表達了對社會正義的追求,希望能夠公開審判那些殺人的兇手,懲罰不義之人。
整首詩詞通過描述番禺侯的不幸遭遇,呈現出對社會不公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時也強調了對正義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