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行次冷泉驛 / 作者:李商隱 |
驛途仍近節,旅宿倍思家。
獨夜三更月,空庭一樹花。
介山當驛秀,汾水繞關斜。
自怯春寒苦,那堪禁火賒。
|
|
寒食行次冷泉驛解釋:
詩詞:《寒食行次冷泉驛》
驛途仍近節,
旅宿倍思家。
獨夜三更月,
空庭一樹花。
介山當驛秀,
汾水繞關斜。
自怯春寒苦,
那堪禁火賒。
中文譯文:
行至寒食節來到冷泉驛,
旅途仍然離家不遠。
夜深人靜,三更月明,
空庭只有一樹花。
介山作為驛站獨具風采,
汾水蜿蜒流過邊關。
我自感到春寒的苦楚,
又怎能忍受禁火而賒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行至寒食節時在冷泉驛的經歷為題材,表達了他思鄉和忍受寒冷的心情。
詩中的"驛途仍近節,旅宿倍思家"表達了作者在途中依然牢記寒食節的習俗,倍加思念家鄉。他在寒食時節,遠離家鄉,感受到了孤寂和寒冷,心中更加懷念著家人和故土。
"獨夜三更月,空庭一樹花"描繪了詩人夜晚在驛站的情景。月色明亮,寂寞的空庭中只有一樹的花朵,凸顯了孤寂和靜謐的氛圍。
"介山當驛秀,汾水繞關斜"則描繪了冷泉驛的自然風景。介山巍峨挺拔,與驛站相映成趣,而汾水蜿蜒流過邊關,景色宜人。
最后兩句"自怯春寒苦,那堪禁火賒"表達了作者自感春寒的苦痛之情。盡管途中有禁火可以取暖,但作者認為這樣會借債欠債,不忍心這樣做。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離鄉別井的心情和對家鄉的思念,同時細膩地描繪了途中的夜景和自然風景,展現出了旅途中的孤寂和寒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