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春 / 作者:李商隱 |
一桃復(fù)一李,井上占年芳。
笑處如臨鏡,窺時不隱墻。
敢言西子短,誰覺宓妃長。
珠玉終相類,同名作夜光。
|
|
判春解釋:
判春
一桃復(fù)一李,井上占年芳。
笑處如臨鏡,窺時不隱墻。
敢言西子短,誰覺宓妃長。
珠玉終相類,同名作夜光。
中文譯文:
判定春天
一種桃子又一個李子,蓋在井口上,占據(jù)了花季。
笑的時候,如同面對鏡子;窺視的時候,卻不隱蔽著墻。
敢說西施的美麗是短暫的,有誰能體會宓妃的長久。
珠寶最終都歸為一類,相似的名字都成為夜間的光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對比和隱喻的方式,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美的轉(zhuǎn)瞬即逝。
首先,詩中描述了桃子和李子一起蓋在井上,占據(jù)了花季。這一描寫可以理解為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然后,詩人通過“笑處如臨鏡,窺時不隱墻”的對比,表達了人們對于美麗的追求和對于隱秘的渴望,但也表明了美好事物很難被永久地保留和享受。接著,詩人談到了西施和宓妃,表達了對美麗的不同看法。西施被認為是容貌短暫的美人,而宓妃則被認為是長久美麗的象征。最后一句“珠寶終相類,同名作夜光”通過隱喻的方式表達了所有美好事物最終都是一樣的,它們是暫時的,如同夜空中的星光,最終都會消失不見。
整首詩以簡潔而又優(yōu)美的語言,通過對比和隱喻,表達了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于時間流逝的感慨。它提醒人們珍惜眼前的美麗與喜悅,因為它們都是短暫的,有如一瞬間的春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