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隱者不遇成二絕 / 作者:李商隱 |
秋水悠悠浸墅扉,夢中來數覺來稀。
玄蟬去盡葉黃落,一樹冬青人未歸。
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
滄江白日樵漁路,日暮歸來雨滿衣。
|
|
訪隱者不遇成二絕解釋:
秋水悠悠浸墅扉,
夢中來數覺來稀。
玄蟬去盡葉黃落,
一樹冬青人未歸。
城郭休過識者稀,
哀猿啼處有柴扉。
滄江白日樵漁路,
日暮歸來雨滿衣。
中文譯文:
秋水悠悠流淌過庭院的門扉,
隱者曾數次從夢中來,
寂靜中看到玄蟬已離去,葉子漸黃落,
只剩下一棵常青樹,人卻未歸來。
在城市中,真正了解的人稀少,
只有離人痛苦的猿猴在叫,有一個柴門。
滄江的白天是漁民和砍柴人的路,
夜晚回家時,衣服已經被雨水濕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李商隱訪問隱居者但不幸未能見到的經歷和感嘆。詩中運用了典型的秋天景象,如秋水、玄蟬、落葉等。這些景象暗喻著歲月流轉,萬物凋零。詩人用靜謐的景象和幻想來描述自己的處境,強調了自己的孤獨和迷茫。他覺得自己就像被大自然遺棄的一株冬青樹,感嘆著城市中人們的疏離和冷漠。
詩的最后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向往和對城市生活的不滿。他描繪了一個原始的景象,滄江上漁民和砍柴人的場景,強調了質樸和自然的生活境界。他嫌棄城市中虛華的繁忙和浮躁,渴望能夠回歸清靜的鄉村生活。同時,他也寫出了對歸家的渴望和對辛勤勞動的正面評價。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寫自然景象和表達詩人內心感受,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象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和感慨。詩中融入了自然的意象和對現實的觀察,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感人的藝術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