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第東歸次灞上,卻寄同年 / 作者:李商隱 |
芳桂當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壓春期。
江魚朔雁長相憶,秦樹嵩云自不知。
下苑經過勞想像,東門送餞又差池。
灞陵柳色無離恨,莫枉長條贈所思。
|
|
及第東歸次灞上,卻寄同年解釋:
芳桂當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壓春期。
江魚朔雁長相憶,秦樹嵩云自不知。
下苑經過勞想像,東門送餞又差池。
灞陵柳色無離恨,莫枉長條贈所思。
詩詞的中文譯文:
當年芳桂各自一枝,旅途的時間未能壓住春天。
江中游魚和北方飛雁相互懷念,嵩山上的云自己卻不知道。
經過下苑之地,我勞心思想,東門送行卻有些差池。
灞陵的柳樹沒有離別之恨,不要白白地將長條柳枝贈送給思念的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反映了詩人李商隱在東歸時的情感和思緒。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感受,展現了詩人在離別中的憂愁和思念之情。
詩的第一句“芳桂當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壓春期”,表達了在春天行期未到之時,詩人與同學分別各自在遠方努力奮斗。芳桂象征著他們在詩人心中的美好形象。
接下來的兩句“江魚朔雁長相憶,秦樹嵩云自不知”,表達了詩人對江中游魚和北方飛雁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暗示了詩人渴望與同學們早日再相聚的心情,而“秦樹嵩云自不知”則暗示了時間的無情流逝和人事的變遷。
詩的后半部分“下苑經過勞想像,東門送餞又差池”,描繪了詩人心中對過往的思念,不禁激起了深深的憂傷之情。東門的送別讓詩人感到遺憾和不舍,同時也流露出離別所帶來的煩惱和不愉快。
最后兩句“灞陵柳色無離恨,莫枉長條贈所思”,表達了詩人在離別中看到的灞陵柳樹的景色的美好,沒有離別之恨的掛念,同時也表示了詩人不愿將自己的思念白白地送給別人,不愿白費心思。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個人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在離別中的思念之情和對美好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人事如夢的無常和時間的流逝的主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