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太原公送前楊秀才戴兼招楊正字戎 / 作者:李商隱 |
潼關地接古弘農,萬里高飛雁與鴻。
桂樹一枝當白日,蕓香三代繼清風。
仙舟尚惜乖雙美,彩服何由得盡同。
誰憚士龍多笑疾,美髭終類晉司空。
|
|
奉和太原公送前楊秀才戴兼招楊正字戎解釋:
《奉和太原公送前楊秀才戴兼招楊正字戎》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潼關地接古弘農,
萬里高飛雁與鴻。
桂樹一枝當白日,
蕓香三代繼清風。
仙舟尚惜乖雙美,
彩服何由得盡同。
誰憚士龍多笑疾,
美髭終類晉司空。
詩意:
這首詩送別了太原公送前去的兩位楊姓士子,分別是秀才戴兼招和楊正字戎。詩中以潼關為起點,表達了對前程的祝福。雁與鴻是長途飛行的鳥類,象征著楊秀才們的志向遠大,有著遙遠的前程。桂樹的枝葉可見于白日之下,象征著楊秀才們的才華和品德堪比日月。蕓香是指楊秀才們代代相傳的文學才華,繼承了清風雅致的傳統。仙舟尚未分離卻已感到可惜,彩服的寓意可能是對他們才華的贊美,但是如何才能徹底地將才華展現出來呢?詩的最后表達了對因才華而多受嘲笑的楊秀才的贊美,他們終將成為像晉朝司空那樣美麗的龍。
賞析:
這首詩一開始就以潼關為起點,潼關是唐代北方重要的關隘,象征著開始遠行的起點。作者在表達送別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楊秀才們的美好祝愿和對他們的贊美。通過運用雁與鴻、桂樹、蕓香和彩服等象征手法,將楊秀才們的才華和前程與自然景物相聯系,在營造出祝福的氛圍的同時,也更加突出了楊秀才們的才華和品德。詩的結尾表達了對這些因才華而受嘲笑的楊秀才的欣賞和贊美,描繪了他們未來的美好前景。整首詩以豪邁明快的語言和形象化的描寫方式,展現了楊秀才們遠大的前程和才華的獨特之處,充滿了美好的祝福和詩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