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師東 / 作者:李商隱 |
東征日調萬黃金,幾竭中原買斗心。
軍令未聞誅馬謖,捷書惟是報孫歆。
但須鸑鷟巢阿閣,豈假鴟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積骸成莽陣云深。
|
|
隨師東解釋:
《隨師東》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東征過程中見到的景象,同時也抒發了對前朝玄菟郡的懷念之情。
詩詞中的“東征日調萬黃金”指的是朝廷調撥大量黃金用于東征戰爭。而“幾竭中原買斗心”則暗示了朝廷為了戰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詩中提到了馬謖與孫歆兩位歷史人物。馬謖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將領,因為作戰失利被劉備處刑。而孫歆則是戰國時期的軍事家,他在戰爭中屢次獲勝,所以捷報一直都能送到他的手中。通過這兩個人物的對比,詩人表達了軍令傳達的速度的差異。
詩中還出現了鸑鷟和鴟鸮這兩種鳥的比喻。鸑鷟巢阿閣指的是在宮闕的高處筑巢,而鴟鸮在泮林指的是在泮池的林木間棲息。詩人用這兩種鳥的不同棲息地來比喻前朝和如今的時代,抒發了對前朝輝煌的懷念之情。
詩的結尾提到了玄菟郡。玄菟郡是唐朝時期的邊塞重鎮,也是唐太宗拓邊的重要據點。詩人以“積骸成莽陣云深”的形象來描繪玄菟郡,表達了對這個曾經繁華的城市如今一片廢墟的遺憾之情。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時代的變遷。通過對馬謖和孫歆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軍令傳達速度的懷疑和對功績的稱贊。最后以玄菟郡為象征,抒發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亂世的沉痛感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