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 / 作者:李商隱 |
蘆葉梢梢夏景深,郵亭暫欲灑塵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為關外心。
思子臺邊風自急,玉娘湖上月應沉。
清聲不遠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
|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解釋: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
蘆葉梢梢夏景深,
郵亭暫欲灑塵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
此日初為關外心。
思子臺邊風自急,
玉娘湖上月應沉。
清聲不遠行人去,
一世荒城伴夜砧。
譯文:
蘆葉密集,夏季景色深沉,
在郵亭駐足,我似乎想灑塵襟。
往年我是江南的游子,
如今初次涉足邊關之地,心中感慨萬千。
思念子臺邊的風吹得急促,
在玉娘湖上的明月漸漸沉沒。
清脆的聲音不再遠離,
隨著離開的行人,荒涼的城池與夜晚的砧聲相伴一生。
詩意和賞析: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描繪了作者離開了江南,初次來到關外的感受與思念之情。
在詩中,作者描述了夏季的景色,用“蘆葉梢梢夏景深”來形容蘆葦叢的茂盛,暗示著夏季的生機勃勃。然而,作者卻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到有點落寞,他在郵亭暫歇時,想起自己曾經作為江南的客人的經歷,對邊關之地充滿了新奇和感慨。
接下來,詩中描繪了思念之情。思子臺是作者思念兒子(子臺)的地方,他感嘆著風的急促,似乎在暗示著自己思念的強烈。玉娘湖上的月亮沉下去了,也象征著作者與親人之間的分離和離別之感。
最后,詩中表達了作者與荒涼的城池和夜晚的砧聲相伴一生的命運。清脆的聲音不再遠離,代表著作者將與離開的人們分離,而他將與荒涼的城池和寂靜的夜晚為伴。這種荒涼與孤寂的意象,增加了整首詩的憂傷和深沉感。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離鄉別井的思念之情和對未知地域的困惑和孤獨感。通過描寫景色和情感的交融,詩中展現了作者對江南的深情與對關外的陌生之感,帶給讀者一種深沉思考和感嘆的情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