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劉長卿詩詞作品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新年作 送靈澈上人 聽彈琴 送方外上人/送上人 餞別王十一南游 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尋南溪常道士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別嚴士元 長沙過賈誼宅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謫仙怨 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 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 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春草宮懷古 少年行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早春 送李中丞之襄州/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 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 酬李穆見寄 岳陽樓 移使鄂州次峴陽館懷舊居 會赦后酬主簿所問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幽琴 喜李翰自越至 送靈澈上人還越中 清明后登城眺望 游休禪師雙峰寺 送靈澈上人歸嵩陽蘭若 江中對月 尋洪尊師不遇 尋張逸人山居 海鹽官舍早春 代邊將有懷 登吳古城歌 送孫逸歸廬山(得帆字) 酬屈突陜 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臘月連日降雪見示之作 送李穆歸淮南 尋張逸人山居 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五十韻 奉使新安自桐廬縣經嚴陵釣臺宿七里灘下寄使院諸公 關門望華山 送青苗鄭判官歸江西 送友人南游 長門怨 送勤照和尚往睢陽赴太守請 喜晴 馀干旅舍 見秦系離婚后出山居作 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湘妃 相和歌辭·長門怨 游四窗 戲贈干越尼子歌 贈湘南漁父 新安送陸澧歸江陰 小鳥篇,上裴尹 聽笛歌留別鄭協律 登潤州萬歲樓(一作皇甫冉詩) 送崔使君赴壽州 送常十九歸嵩少故林 初聞貶謫,續喜量移,登干越亭贈鄭校書 將赴嶺外,留題蕭寺遠公院(寺即梁朝蕭內史創) 送李錄事兄歸襄鄧 獻淮寧軍節度使李相公 和樊使君登潤州城樓 送陸澧倉曹西上 昭陽曲 時平后春日思歸 送劉萱之道州謁崔大夫 酬李穆見寄 七里灘重送 送陸澧還吳中(一作李嘉祐詩) 送薛據宰涉縣(自永樂主簿陟狀,尋復選受此官) 贈崔九載華 七里灘重送 登東海龍興寺高頂望海,簡演公 秋日夏口涉漢陽,獻李相公 負謫后登干越亭作 晚次湖口有懷 無錫東郭送友人游越 送徐大夫赴廣州 長沙早春雪后臨湘水,呈同游諸子 過鄔三湖上書齋 湘中紀行十首·洞山陽(一作洞陽山) 九日登李明府北樓 寄靈一上人(一作皇甫冉詩,一作郎士元詩) 松江獨宿 送李補闕之上都 使還至菱陂驛渡浉水作 送李校書赴東浙幕府(校書工于翰墨) 卻赴南邑留別蘇臺知己 謫官后卻歸故村,將過虎丘,悵然有作 雨中過員稷巴陵山居贈別 岳陽館中望洞庭湖 送李秘書卻赴南中 秋夜肅公房喜普門上人自陽羨山至 酬秦系 江州留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喜鮑禪師自龍山至 茱萸灣北答崔載華問 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揚州四首 贈秦系征君 雜曲歌辭·少年行 琴曲歌辭·湘妃 清明日青龍寺上方(得多字) 留辭 春望寄王涔陽 和中丞出使恩命過終南別業 望龍山懷道士許法棱 山鴝鵒歌(一作韋應物詩) 送郭六侍從之武陵郡 湘中憶歸 送杜越江佐覲省往新安江 王昭君歌 銅雀臺 送姨子弟往南郊 嚴陵釣臺,送李康成赴江東使 入桂渚次砂牛石穴 送友人東歸 題曲阿三昧王佛殿前孤石 明月灣尋賀九不遇 長沙贈衡岳祝融峰般若禪師 弄白鷗歌 疲兵篇 時平后送范倫歸安州 潁川留別司倉李萬 齊一和尚影堂 送賈三北游 客舍喜鄭三見寄 江樓送太康郭主簿赴嶺南 送孔巢父赴河南軍(一作皇甫冉詩) 秋夜有懷高三十五適,兼呈空上人(一作皇甫冉詩) 登松江驛樓北望故園 過裴舍人故居 上陽宮望幸 送楊於陵歸宋汴州別業 感懷 鄖上送韋司士歸上都舊業(司士即鄭公之孫頃客于鄖上) 喜朱拾遺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三月李明府后亭泛舟(一作皇甫冉詩) 西陵寄一上人 送李將軍(一作送開府侄隨故李使君旅親卻赴上都) 送宇文遷明府赴洪州張觀察追攝豐城令 送馬秀才落第歸江南 溫湯客舍 獄中聞收東京有赦 送臺州李使君,兼寄題國清寺 罪所上御史惟則 避地江東,留別淮南使院諸公 送侯中丞流康州 送惠法師游天臺,因懷智大師故居 哭陳歙州 使次安陸寄友人 雙峰下哭故人李宥 上巳日越中與鮑侍郎泛舟耶溪 赴南中題褚少府湖上亭子(一作李嘉祐詩) 自江西歸至舊任官舍,贈袁贊府(時經劉展平后) 北歸入至德州界,偶逢洛陽鄰家李光宰 登馀干古縣城 漢陽獻李相公 送皇甫曾赴上都 觀校獵,上淮西相公 聞虞沔州有替,將歸上都,登漢東城寄贈 見故人李均所借古鏡恨其未獲歸府斯人已亡愴然有作 尋龍井楊老 題靈祐和尚故居 餞王相公出牧括州 送耿拾遺歸上都 青溪口送人歸岳州 歲日見新歷,因寄都官裴郎中 謫官后臥病官舍,簡賀蘭侍郎(一作貶睦州祖庸見贈) 戲題贈二小男 送柳使君赴袁州 送子婿崔真父歸長城 送盧侍御赴河北 舟中送李十八(一作送僧) 東湖送朱逸人歸 贈微上人 罪所留系,每夜聞長洲軍笛聲 使回赴蘇州道中作 送陶十赴杭州攝掾 將赴南巴,至馀干別李十二 重送道標上人 春日宴魏萬成湘水亭 新息道中作 奉使鄂渚至烏江道中作 瓜洲驛重送梁郎中赴吉州 奉送賀若郎中賊退后之杭州 過鄭山人所居 聞奉迎皇太后使沈判官至,因有此作 送秦侍御外甥張篆之福州謁鮑大夫秦侍御與大夫有舊 送建州陸使君 同崔載華贈日本聘使 贈崔九載華 酬靈徹公相招 贈秦系 寄別朱拾遺 寄許尊師 尋盛禪師蘭若 家園瓜熟,是故蕭相公所遺瓜種,凄然感舊,因賦此詩 蛇浦橋下重送嚴維 發越州赴潤州使院,留別鮑侍御 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五十韻 瓜洲驛奉餞張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卻復憲臺充賀…淮南幕府 夜宴洛陽程九主簿宅送楊三山人往天臺尋智者禪師隱居 早春贈別趙居士還江左,時長卿下第歸嵩陽舊居 贈別于群投筆赴安西 罷攝官后將還舊居,留辭李侍御 題冤句宋少府廳留別 洛陽主簿叔知和驛承恩赴選伏辭一首 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仍呈王員外 送元八游汝南 客舍贈別韋九建赴任河南韋十七造赴任鄭縣就便覲省 旅次丹陽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別岑單父 送裴四判官赴河西軍試 奉餞鄭中丞罷浙西節度還京 題虎丘寺 奉使新安自桐廬縣經嚴陵釣臺宿七里灘下寄使院諸公 送李穆歸淮南 舟中送李十八(一作送僧) 東湖送朱逸人歸 贈微上人 罪所留系,每夜聞長洲軍笛聲 昭陽曲 使回赴蘇州道中作 使還七里瀨上逢薛承規赴江西貶官 送陶十赴杭州攝掾 時平后春日思歸 將赴南巴,至馀干別李十二 重送道標上人 春日宴魏萬成湘水亭 新息道中作 奉使鄂渚至烏江道中作 瓜洲驛重送梁郎中赴吉州 奉送賀若郎中賊退后之杭州 過鄭山人所居 送劉萱之道州謁崔大夫 聞奉迎皇太后使沈判官至,因有此作 送秦侍御外甥張篆之福州謁鮑大夫秦侍御與大夫有舊 送建州陸使君 同崔載華贈日本聘使 酬靈徹公相招 贈秦系 會赦后酬主簿所問 寄別朱拾遺 送王司馬秩滿西歸 寄許尊師 尋盛禪師蘭若 家園瓜熟,是故蕭相公所遺瓜種,凄然感舊,因賦此詩 蛇浦橋下重送嚴維 送陸澧還吳中(一作李嘉祐詩) 發越州赴潤州使院,留別鮑侍御 瓜洲驛奉餞張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卻復憲臺充賀…淮南幕府 夜宴洛陽程九主簿宅送楊三山人往天臺尋智者禪師隱居 早春贈別趙居士還江左,時長卿下第歸嵩陽舊居 送薛據宰涉縣(自永樂主簿陟狀,尋復選受此官) 贈別于群投筆赴安西 罷攝官后將還舊居,留辭李侍御 題冤句宋少府廳留別 洛陽主簿叔知和驛承恩赴選伏辭一首 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仍呈王員外 送元八游汝南 客舍贈別韋九建赴任河南韋十七造赴任鄭縣就便覲省 旅次丹陽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別岑單父 送裴四判官赴河西軍試 奉餞鄭中丞罷浙西節度還京 題虎丘寺 自紫陽觀至華陽洞,宿侯尊師草堂,簡同游李延年 初貶南巴至鄱陽,題李嘉祐江亭 落第,贈楊侍御兼拜員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陽 奉送從兄罷官之淮南 哭張員外繼(公及夫人相次沒于洪州) 吳中聞潼關失守,因奉寄淮南蕭判官 李侍御河北使回,至東京相訪 對雨贈濟陰馬少府考城蔣少府兼獻成武五兄南華二兄 灞東晚晴,簡同行薛棄、朱訓 雨中登沛縣樓,贈表兄郭少府 湖上遇鄭田 登揚州棲靈寺塔 京口懷洛陽舊居,兼寄廣陵二三知己 宿雙峰寺,寄盧七、李十六 孫權故城下懷古,兼送友人歸建業 奉陪蕭使君入鮑達洞尋靈山寺 歸沛縣道中晚泊留侯城 賈侍郎自會稽使回篇什盈卷兼蒙見寄一首…數事率成十韻 禪智寺上方懷演和尚,寺即和尚所創 入白沙渚,夤緣二十五里至石窟山下,懷天臺陸山人 留題李明府霅溪水堂 哭魏兼遂 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 按覆后歸睦州,贈苗侍御 夕次檐石湖,夢洛陽親故 桂陽西州晚泊古橋村住人 陪元侍御游支硎山寺 題王少府堯山隱處,簡陸鄱陽 九日岳陽待黃遂、張渙 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 硤石遇雨,宴前主簿從兄子英宅 同郭參謀詠崔仆射淮南節度使廳前竹 杪秋洞庭中,懷亡道士謝太虛 睢陽贈李司倉 送姚八之句容舊任,便歸江南 上湖田館南樓憶朱宴 南楚懷古 冬夜宿揚州開元寺烈公房,送李侍御之江東 北游酬孟云卿見寄 泛曲阿后湖,簡同游諸公 湖南使還,留辭辛大夫 奉和杜相公新移長興宅,呈元相公 夏口送長寧楊明府歸荊南,因寄幕府諸公 贈元容州 同姜濬題裴式微馀干東齋 題蕭郎中開元寺新構幽寂亭 初至洞庭,懷灞陵別業 宿懷仁縣南湖,寄東海荀處士 嚴子瀨東送馬處直歸蘇 送沈少府之任淮南 石梁湖有寄(一作懷陸兼) 自鄱陽還,道中寄褚征君 送史判官奏事之靈武,兼寄巴西親故 觀李湊所畫美人障子 別陳留諸官 出豐縣界寄韓明府 送邵州判官往南(一作皇甫冉詩) 送從弟貶袁州(一作皇甫冉詩,題作送從弟豫貶遠州) 宿嚴維宅送包佶(一作皇甫冉詩) 題靈祐上人法華院木蘭花(其樹嶺南,移植此地) 金陵西泊舟臨江樓 惠福寺與陳留諸官茶會(得西字) 會稽王處士草堂壁畫衡霍諸山 送賈侍御克復后入京 奉餞郎中四兄罷馀杭太守承恩加侍御史…赴汝南行營 奉餞元侍郎加豫章采訪兼賜章服(時初停節度) 送荀八過山陰舊縣,兼寄剡中諸官 九日題蔡國公主樓 毗陵送鄒結先赴河南充判官 同諸公袁郎中宴筵喜加章服 奉陪鄭中丞自宣州解印,與諸侄宴馀干后溪 至饒州尋陶十七不在寄贈 送鄭十二還廬山別業 和袁郎中破賊后軍行過剡中山水謹上太尉(即李光弼)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 別李氏女子 登遷仁樓,酬子婿李穆 行營酬呂侍御時尚書問罪襄陽軍次漢東境上…詩以見諭 奉和趙給事使君,留贈李婺州舍人兼謝舍人別駕之什 棲霞寺東峰尋南齊明征君故居 酬包諫議佶見寄之什 送嚴維赴河南充嚴中丞幕府 酬滁州李十六使君見贈 題獨孤使君湖上林亭 送鄭說之歙州謁薛侍郎 平蕃曲三首 題大理黃主簿湖上高齋 送丘為赴上都(一作送皇甫曾) 月下聽砧 龍門八詠·渡水 龍門八詠·水西渡 龍門八詠·下山 龍門八詠·石樓 龍門八詠·遠公龕 龍門八詠·福公塔 龍門八詠·水東渡 龍門八詠·闕口 從軍六首 晚泊湘江懷故人 寄李侍御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寒釭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白鷺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古劍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春鏡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晚桃 湘中紀行十首·橫龍渡 湘中紀行十首·浮石瀨 湘中紀行十首·石圍峰(一作石菌山) 湘中紀行十首·花石潭 湘中紀行十首·秋云嶺 湘中紀行十首·赤沙湖 湘中紀行十首·云母溪 湘中紀行十首·斑竹巖 湘中紀行十首·湘妃廟 赴江西,湖上贈皇甫曾之宣州 歸弋陽山居,留別盧、邵二侍御 故女道士婉儀太原郭氏挽歌詞 過包尊師山院 送張判官罷使東歸 送裴二十一 同諸公登樓 送顧長 送康判官往新安(一作皇甫冉詩) 贈普門上人 送人游越(一作郎士元詩) 酬李郎中夜登蘇州城樓見寄 送韓司直 寄靈一上人初還云門(一作皇甫曾詩) 送陸羽之茅山,寄李延陵 云門寺訪靈一上人 重過宣峰寺山房,寄靈一上人 臥病喜田九見寄 送史九赴任寧陵,兼呈單父史八時監察五兄初入臺 送孫瑩京監擢第歸蜀覲省 送張七判官還京覲省 送許拾遺還京 獄中見壁畫佛 奉陪使君西庭送淮西魏判官(得山字) 送崔處士先適越 送李七之笮水謁張相公 送嚴維尉諸暨(嚴即越州人) 送薛承矩秩滿北游 赴宣州使院,夜宴寂上人房,留辭前蘇州韋使君 揚州雨中張十宅觀妓(一作張謂詩) 西庭夜燕,喜評事兄拜會 秋夜雨中,諸公過靈光寺所居 送李校書適越謁杜中丞 過橫山顧山人草堂 罪所留系寄張十四 送行軍張司馬罷使回 尋白石山真禪師舊草堂 送路少府使東京便應制舉 送李侍御貶鄱陽 曲阿對月別岑況、徐說 南湖送徐二十七西上 送袁明府之任 送喬判官赴福州 送韋贊善使嶺南 春過裴虬郊園(時裴不在,因以寄之) 題魏萬成江亭 陪辛大夫西亭宴觀妓 長沙館中與郭夏對雨 送獨孤判官赴嶺 晦日陪辛大夫宴南亭 送蔡侍御赴上都 歲夜喜魏萬成、郭夏雪中相尋 送梁侍御巡永州 送道標上人歸南岳 送南特進赴歸行營 送馬秀才移家京洛便赴舉 寄萬州崔使君(令欽) 過鸚鵡洲王處士別業 鄂渚聽杜別駕彈胡琴 夏口送徐郎中歸朝 酬李侍御登岳陽見寄 送袁處士 過蕭尚書故居見李花,感而成詠 過隱空和尚故居 送齊郎中典括州 夏中崔中丞宅見海紅搖落一花獨開 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當苗稅充百官俸錢 過湖南羊處士別業 送梁郎中赴吉州 送友人西上 鄂渚送池州程使君 過桃花夫人廟(即息夫人) 送裴二十端公使嶺南 送舍弟之鄱陽居 洞庭驛逢郴州使還,寄李湯司馬 送蔣侍御入秦 送王員外歸朝 送李端公赴東都 經漂母墓 更被奏留淮南,送從弟罷使江東 重陽日鄂城樓送屈突司直 送齊郎中赴海州 送處士歸州,因寄林山人 奉送盧員外之饒州 廨中見桃花南枝已開,北枝未發,因寄杜副端 贈西鄰盧少府 集梁耿開元寺所居院 送張栩扶侍之睦州(此公舊任建德令) 送盧判官南湖 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 晚次苦竹館,卻憶干越舊游 馀干夜宴奉餞前蘇州韋使君新除婺州作 送度支留后若侍御之歙州,便赴信州省覲 陪王明府泛舟 送營田判官鄭侍御赴上都 送王端公入奏上都 送嚴侍御充東畿觀察判官 過李將軍南鄭林園觀妓 送崔升歸上都 淮上送梁二,恩命追赴上都 送侯御赴黔中充判官 長沙桓王墓下別李紓、張南史 奉送裴員外赴上都 送李摯赴延陵令 和靈一上人新泉 送鄭司直歸上都 秋杪江亭有作(一作秋杪干越亭) 重推后卻赴嶺外待進止,寄元侍郎 北歸次秋浦界清溪館 恩敕重推使牒追赴蘇州,次前溪館作 登思禪寺上方題修竹茂松 赴巴南書情寄故人 酬郭夏人日長沙感懷見贈 贈別盧司直之閩中 步登夏口古城作 安州道中經浐水有懷 奉使至申州,傷經陷沒 夏口送屈突司直使湖南 巡去岳陽卻歸鄂州使院留別鄭洵侍御侍御先曾謫居此州 逢郴州使,因寄鄭協律 寄普門上人 送李侍御貶郴州 使回次楊柳過元八所居 過前安宜張明府郊居 送朱山人放越州,賊退后歸山陰別業 寄會稽公徐侍郎(公時在王傅) 送張司直赴嶺南謁張尚書 送崔載華、張起之閩中 題元錄事開元所居 歲日作 酬李員外從崔錄事載華宿三河戍先見寄 送李員外使還蘇州,兼呈前袁州李使君,賦得長字…從兄 送州人孫沅自本州卻歸句章新營所居 偶然作 新安奉送穆諭德歸朝,賦得行字 酬張夏別后道中見寄 送金昌宗歸錢塘 和州送人歸復郢 和州留別穆郎中 赴新安別梁侍郎 宿北山禪寺蘭若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蕭使君 秋夜北山精舍觀體如師梵 送李使君貶連州 酬張夏 月下呈章秀才(八元) 酬皇甫侍御見寄,時前相國姑臧公初臨郡 送裴郎中貶吉州 送裴使君赴荊南充行軍司馬 送宣尊師醮畢歸越 朱放自杭州與故里相使君立碑回因以奉簡吏部楊侍郎制文 對酒寄嚴維 卻歸睦州至七里灘下作 送少微上人游天臺 初到碧澗招明契上人 赴楚州次自田途中阻淺,問張南史 寄龍山道士許法棱 入百丈澗見桃花晚開 游南園,偶見在陰墻下葵,因以成詠 過白鶴觀尋岑秀才不遇 送張十八歸桐廬 瓜洲道中送李端公南渡后,歸揚州道中寄 正朝覽鏡作 斑竹 夜中對雪贈秦系,時秦初與謝氏離婚,謝氏在越 秦系頃以家事獲謗因出舊山每荷觀察崔公見知…詩以贈之 送張起、崔載華之閩中 雜曲歌辭·太行苦熱行 相和歌辭·從軍行六首 相和歌辭·銅雀臺 相和歌辭·王昭君 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一作錢起:暮春歸故 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彈琴 聽彈琴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劉長卿
劉長卿簡介

全 名 劉長卿

劉長卿劉長卿簡介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劉長卿劉長卿的生平


  劉長卿,中國唐代詩人。字文房。因官至隨州刺史,亦稱劉隨州。宣城(今屬安徽)人,郡望河間(今屬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間,后遷居洛陽。姚合《極玄集》卷下云劉長卿為“宣城人”;又中唐林寶《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諸郡劉姓云:“考功郎中劉慶約,宣州人;孫長卿,隨州刺史。”林寶稍早于姚合,所記一致,足消人疑。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詩集類著錄《劉隨州集》十卷,并云:“唐隨州刺史宣城劉長卿文房撰”,當據林、姚二氏之說。然《新唐書·藝文志》云稱劉長卿為河間(今河北河間)人,《唐才子傳》襲云:“河間人”,又同卷李季蘭條:“知河間劉長卿有陰重之疾”。河間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長卿一族,何時遷洛陽,殆不可考。及觀劉集,知洛陽故業縈懷于中,感情甚深,斷非居日淺短者可比。劉長卿《舊唐書》、《新唐書》都沒有傳記,關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確考。聞一多認為其生年為公元709年,傅璇琮認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還有其它的說法。卒年,一般認為是在789至791年之間;也就是說,劉長卿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劉長卿為年輕時在嵩山讀書,742-746年(唐玄宗天寶)間登進士第。一說755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劉長卿可能才登進士第,但是還沒有揭榜,便爆發安史之亂了。

  756年,唐肅宗即位,劉長卿被任命到蘇州下屬的長洲縣當縣尉。不久被誣入獄,遇大赦獲釋。

  758年(唐肅宗至德三年)正月,攝(代理)海鹽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貶為潘州南巴(今廣東電白)尉,但劉長卿并未到南巴實際任職。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蘇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這時江南剛經歷過劉展之亂,本來繁華富庶的吳郡一帶變得破敗蕭條。

  770年(唐代宗大歷五年)以后,歷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因為性格剛強,得罪了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被誣為貪贓,再次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在睦州時期,與當時居處浙江的詩人有廣泛的接觸,如皇甫冉、秦系、嚴維、章八元等都有詩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世稱“劉隨州”。

  784年(興元元年)和785年(貞元元年)間,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割據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劉長卿即在此期間離開隨州。

  劉長卿離開隨州后,大約流寓江州,晚歲入淮南節度使幕。約卒于790(唐貞元六年)前后。

   詩人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平市| 增城市| 金阳县| 河曲县| 民丰县| 连江县| 灵石县| 凤冈县| 盐津县| 广灵县| 普宁市| 莎车县| 伽师县| 紫阳县| 白沙| 古浪县| 阿勒泰市| 新源县| 汽车| 武邑县| 南宁市| 闻喜县| 呼图壁县| 衡阳县| 喀什市| 巴林右旗| 广元市| 连山| 苏尼特左旗| 五常市| 连州市| 聂荣县| 涿鹿县| 杭锦后旗| 海盐县| 垦利县| 新源县| 日照市| 万荣县| 华宁县| 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