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郭參謀詠崔仆射淮南節度使廳前竹 / 作者:劉長卿 |
昔種梁王苑,今移漢將壇。
蒙籠低冕過,青翠卷簾看。
得地移根遠,經霜抱節難。
開花成鳳實,嫩筍長魚竿。
藹藹軍容靜,蕭蕭郡宇寬。
細音和角暮,疏影上門寒。
湘浦何年變,山陽幾處殘。
不知軒屏側,歲晚對袁安。
|
|
同郭參謀詠崔仆射淮南節度使廳前竹解釋: 同郭參謀詠崔仆射淮南節度使廳前竹
昔種梁王苑,今移漢將壇。
蒙籠低冕過,青翠卷簾看。
得地移根遠,經霜抱節難。
開花成鳳實,嫩筍長魚竿。
藹藹軍容靜,蕭蕭郡宇寬。
細音和角暮,疏影上門寒。
湘浦何年變,山陽幾處殘。
不知軒屏側,歲晚對袁安。
譯文:
曾經在梁王的苑囿里種植的竹子,現在移植到了漢將的壇地。
蒙著籬籠、低低的冠帽經過,看著青翠的簾子卷起。
它在新的土地上生根遠離,經受了霜凍很難抱節。
竹子開花時像鳳凰一樣,新筍像長著魚竿。
軍容宏偉而安靜,郡宇遼闊而蕭瑟。
細微的音樂和角鳴在黃昏時分,疏疏落落的影子上掛在門上,感到寒冷。
湘浦何時變了模樣,山陽的幾處景物已經殘敗。
不知道在軒屏的旁邊,正在歲末時對著袁安。
詩意與賞析:
此詩通過描繪竹子的成長過程,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世事變遷的感慨之情。詩中的竹子象征著堅韌不拔、頑強生命力,它們經受了歲月的洗禮,依然能在新的環境中茁壯成長。詩人以竹子的成長比喻國家的興衰和人生的變化,表達了他對于歷史變遷的思考和對于命運無常的感嘆。詩中秋意濃郁,暗示著歲月的消逝和時光的流轉,詩人在秋天的寒風中回首過去,對于歲月的變遷感到無奈和惋惜。整首詩意味深長,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之情,給人以思考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