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至洞庭,懷灞陵別業 / 作者:劉長卿 |
長安邈千里,日夕懷雙闕。
已是洞庭人,猶看灞陵月。
誰堪去鄉意,親戚想天末。
昨夜夢中歸,煙波覺來闊。
江皋見芳草,孤客心欲絕。
豈訝青春來,但傷經時別。
長天不可望,鳥與浮云沒。
|
|
初至洞庭,懷灞陵別業解釋: 譯文:初次來到洞庭湖,懷念灞陵的離別往事。遠離長安已千里,日夜思念雙峰闕樓。已經是洞庭湖的人了,還是能看到灞陵的明月。誰能理解離鄉之情,親戚們都在天邊了。昨夜夢中回到家鄉,驚醒時只覺得煙波廣闊。在江邊看到茂盛的草木,孤客的心情愈發消沉。難道奇怪青春已經來臨,只是傷感經年離別。長久遙遠的天空看不到盡頭,鳥兒和浮云都消失了。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唐代詩人劉長卿初次到洞庭湖時的復雜情感。他思念著灞陵的故土和離別的情景,對離鄉和親人之間的距離感到迷茫和無奈。他在夢中回到家鄉,但醒來卻覺得一切都是煙波迷茫。他在洞庭湖邊看到了茂盛的芳草,卻更加感受到了自己作為孤客的孤獨和絕望。他深思青春的來臨,卻只能傷感離別的時光。最后,他感嘆長久的天空和消失的鳥兒與浮云,流露出對時光的無奈和滄桑。
賞析:劉長卿以紛繁的意象和凄涼的情感勾勒出了自己初次來到洞庭湖時的內心世界。他以長安和灞陵作為離別的起點,在自然景觀和夢幻中展開了情感的追憶。他通過描繪洞庭湖和灞陵的景色,抒發出對家鄉和親人的懷念之情。然而,遠離家園和親人的距離,讓他感到迷茫和孤獨。詩中的意象和借景增強了離別和孤獨的表達,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最后,詩人用長久的天空和消失的鳥兒與浮云來象征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進一步加深了對離別和光陰流轉的思考。整首詩以深沉而憂傷的情感,反映了長卿對故鄉和親人的深深眷戀和哀傷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