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李端公赴東都 / 作者:劉長卿 |
軒轅征戰后,江海別離長。
遠客歸何處,平蕪滿故鄉。
夕陽帆杳杳,舊里樹蒼蒼。
惆悵蓬山下,瓊枝不可忘。
|
|
送李端公赴東都解釋: 《送李端公赴東都》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解析和賞析。
中文譯文:
軒轅征戰后,江海別離長。
遠客歸何處,平蕪滿故鄉。
夕陽帆杳杳,舊里樹蒼蒼。
惆悵蓬山下,瓊枝不可忘。
詩意解析:
這首詩的背景是唐代,描寫了李端公返回東都的離別場景。詩人先以“軒轅征戰后”來引出故事背景,暗示李端公是一個勇敢的戰士,在戰爭中辛苦奮戰。其后提到“江海別離長”,說明李端公與他的親人和朋友們在他戰斗的期間已經分別很久了。接下來,詩人用“遠客”一詞來形容李端公,強調他離鄉已久,是一個漂泊在外的旅人。在李端公歸來時,鄉間已是一片平靜和熟悉,花草樹木長滿了原來的鄉村。
然而,詩人以“夕陽帆杳杳,舊里樹蒼蒼”來描寫李端公的歸來。夕陽下,帆船漸行漸遠,意味著李端公的離去,與故鄉再次分別。舊里的樹木蒼蒼,暗示時間的流逝,昔日的鄉村已經發生了變化。最后,詩人以“惆悵蓬山下,瓊枝不可忘”來表達自己的離愁別緒。在蓬萊山下,詩人留下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表達了自己無法忘記李端公的感受。
賞析:
《送李端公赴東都》是一首充滿離愁別緒的送別詩。詩人通過描寫離別和歸鄉的場景,抒發了詩人對李端公離別以及離散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李端公作為一個遠行的旅人和詩人所處的鄉村進行對比,突出了李端公的辛苦奮斗和漂泊的命運。
詩中的景物描寫簡潔而凄美,詩人以少許文字勾勒出離別的凄涼和思念的深情。通過描寫夕陽和帆杳杳,給人以漸行漸遠的感覺,彰顯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感傷。
整首詩反映了唐代士人們對離別和遠行的感受,以及在歸來后對故鄉的依依不舍之情。詩人用淡雅的筆觸勾勒出離別和別離的情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抒發自己的思念之情,使讀者在感受到詩人內心愁緒的同時也引發對人生離別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