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中聞潼關失守,因奉寄淮南蕭判官 / 作者:劉長卿 |
一雁飛吳天,羈人傷暮律。
松江風裊裊,波上片帆疾。
木落姑蘇臺,霜收洞庭橘。
蕭條長洲外,唯見寒山出。
胡馬嘶秦云,漢兵亂相失。
關中因竊據,天下共憂栗。
南楚有瓊枝,相思怨瑤瑟。
一身寄滄洲,萬里看白日。
赴敵甘負戈,論兵勇投筆。
臨風但攘臂,擇木將委質。
不如歸遠山,云臥飯松栗。
|
|
吳中聞潼關失守,因奉寄淮南蕭判官解釋: 《吳中聞潼關失守,因奉寄淮南蕭判官》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描述了吳中地區聽聞潼關失守后,深感國家危機的困擾和自己內心的憂愁。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如下:
一只雁飛越過吳地的天空,囚禁者憂傷夜晚的習慣。
蘇州的風在松樹上吹拂,湖泊上的帆影迅疾。
木葉落在姑蘇臺上,霜收入洞庭湖的柚子。
寂寥的長洲之外,只有寒山依然聳立。
胡馬在叫喚著秦云,漢兵在相繼失利。
竊據了關中的人們,天下都憂慮得顫抖。
南楚有一支美麗的瓊枝,促成了幽遠的思念和瑤瑟之音。
我把一身的憂愁托付給滄洲,望著萬里的白日飄灑。
投身戰爭甘愿背負戈戟,辯論兵法勇敢地奉筆而戰。
站在風中只是揮舞胳膊,擇木而為己任。
不如回歸遠山中,躺在云朵上享用松栗而為樂。
詩詞的意境描寫了歷史背景下的憂愁和不安。詩人通過客觀描寫,將國家的動蕩和風雨飄搖的景象與自己內心的憂愁相結合,表達了身處時局變動中的無助和不安。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如雁飛、松江、洞庭湖等,以對比強化了詩中的悲情色彩。
這首詩詞既反映了劉長卿對國家深深的憂慮,又表達了詩人在亂世中奮發向前,積極擔當責任的精神。同時,詩詞中的滄洲、遠山以及云臥飯松栗等形容詩人對于田園生活和自然風光的向往。
整體賞析:《吳中聞潼關失守,因奉寄淮南蕭判官》以其簡潔凝練的語言和深情的表達,展示了劉長卿作為一個文人在亂世中的思考和表達。詩詞的情感真摯動人,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對國家前途的關切,同時又滲透著對美好生活和自然風光的向往。整首詩詞結構嚴謹,意境深遠,以簡約的文字描繪出豐富的情感,展現了唐代文人的獨特風格和情感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