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袁郎中破賊后軍行過剡中山水謹上太尉(即李光弼) / 作者:劉長卿 |
剡路除荊棘,王師罷鼓鼙。
農歸滄海畔,圍解赤城西。
赦罪春陽發,收兵太白低。
遠峰來馬首,橫笛入猿啼。
蘭渚催新幄,桃源識故蹊。
已聞開閣待,誰許臥東溪。
|
|
和袁郎中破賊后軍行過剡中山水謹上太尉(即李光弼)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和袁郎中破賊后軍行過剡中山水謹上太尉(即李光弼)》
剡路除荊棘,王師罷鼓鼙。
農歸滄海畔,圍解赤城西。
赦罪春陽發,收兵太白低。
遠峰來馬首,橫笛入猿啼。
蘭渚催新幄,桃源識故蹊。
已聞開閣待,誰許臥東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長卿的《和袁郎中破賊后軍行過剡中山水謹上太尉(即李光弼)》。詩中描繪了軍隊經過剡中山水的情景,并向李光弼表達了敬意。
詩的開頭,剡路被清理除去了雜草和荊棘,王師停止了打鼓聲。這里通過自然景物的改變,表達了戰爭的結束和和平的到來。
接下來,農民返回長江的海岸邊,解圍軍隊離開了赤城的西邊。這里描繪了平民百姓們在戰亂之后重歸平靜生活的景象。
然后,天空漸漸春暖萬物復蘇,殺伐的戰爭逐漸化解,收兵的消息傳來,太白山也低垂下來。這里傳達了戰爭的結束和和平的到來,人們可以安心生活。
最后幾句詩中,遠處的山峰上騎著馬來的人已經可以看到,笛聲隨著猿猴的啼叫聲一同飄來。蘭渚已經傳來消息,李光弼的新幕簾已經懸掛起來,桃源的故蹊也是他所熟悉的。詩人聽說李光弼已經準備好接待他了,他期待和李光弼相見。
這首詩以山水自然景物的變化來刻畫戰爭的結束和和平的到來,表達了對將領李光弼的敬佩和期待。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改變,展示了戰爭后的和平與安寧,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