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雙峰寺,寄盧七、李十六 / 作者:劉長卿 |
寥寥禪誦處,滿室蟲絲結。
獨與山中人,無心生復滅。
徘徊雙峰下,惆悵雙峰月。
杳杳暮猿深,蒼蒼古松列。
玩奇不可盡,漸遠更幽絕。
林暗僧獨歸,石寒泉且咽。
竹房響輕吹,蘿徑陰馀雪。
臥澗曉何遲,背巖春未發。
此游誠多趣,獨往共誰閱。
得意空自歸,非君豈能說。
|
|
宿雙峰寺,寄盧七、李十六解釋: 宿雙峰寺,寄盧七、李十六
寥寥禪誦處,滿室蟲絲結。
獨與山中人,無心生復滅。
徘徊雙峰下,惆悵雙峰月。
杳杳暮猿深,蒼蒼古松列。
玩奇不可盡,漸遠更幽絕。
林暗僧獨歸,石寒泉且咽。
竹房響輕吹,蘿徑陰馀雪。
臥澗曉何遲,背巖春未發。
此游誠多趣,獨往共誰閱。
得意空自歸,非君豈能說。
【中文譯文】
住在雙峰寺,寄給盧七和李十六
遠離寂寞的念誦聲,滿屋縈繞著蟲絲。
獨自與山中的人相伴,無所顧忌地生活。
在雙峰下徘徊,痛惜雙峰的月色。
夜晚里猿猴幽幽,古老的松樹蒼蒼。
玩味無窮,越來越遠越加幽絕。
林中寂靜僧人歸去,石頭冷冷泉水微聲。
竹屋中吹著輕風,蘿徑上殘存著雪。
躺在澗水旁邊為何這般遲,背后的山峰還未春色盎然。
這次游玩真是太過美妙,獨自前往與誰共同欣賞。
滿意地自己回去,無法將喜悅與你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以寫景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在雙峰寺的宿泊經歷和內心的情感體驗。
詩人描述了孤獨禪修的境地:在雙峰寺中,佛堂安靜,只有蟲絲環繞,沒有外界的干擾,讓人心無牽掛,體驗著生命的沉淀與虛無。在山中的人能夠與自然融為一體,超越生死,超越紛擾,感受到了深邃寧靜的林間氛圍。
詩人的心緒在宿泊期間猶如雙峰寺下蕩漾的月色,蒼蒼的古松為背景。夜晚,遠處傳來猿猴的啼聲,古木重重,讓人感到蒼涼而古老。玩味其中,詩人覺得永遠無法盡興,而雙峰中隱去的景物更加幽深而峻峭,不可被得知。
詩人漸行漸遠,感覺到了孤寂,沒有人來陪伴,只有僧人獨歸,泉水冷冷泠泠響在石頭上。竹屋中吹來輕風,蘿徑上的殘雪增加了幽靜的氛圍。詩人躺在春天尚未啟蒙的澗水旁,感覺時間過得很慢,山峰背后的春天還未到來。
詩人來到雙峰寺,發現這次游玩真是令人愉悅,不禁產生了與他人共同欣賞的想法。然而,滿心的喜悅和無法表達,只能獨自歸去,無法將這份心情與接收者分享。
整首詩描繪了寧靜幽深的山中景色,思考著生活的深度與虛無,表達了對環境的熱愛和對人生境況的感悟,傳遞出一種安靜和超越的禪宗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