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下聽砧 / 作者:劉長卿 |
夜靜掩寒城,清砧發何處。
聲聲搗秋月,腸斷盧龍戍。
未得寄征人,愁霜復愁露。
|
|
月下聽砧解釋: 《月下聽砧》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詩意深沉而悲涼,描述了夜晚靜謐的寒冷城市中,聽到悲涼的砧聲。詩中的砧聲象征了長期的戰事和邊塞的艱難境況,折射出詩人對邊塞軍人的思念和悲傷。
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和賞析:
夜晚靜謐掩蓋寒冷的城市,
清脆的砧聲從何處發出?
砧聲連綿不絕地撞打秋月,
觸動了我悲傷的情懷,讓我對邊塞的盧龍戍產生了深深的傷感。
卻無法將這些感動寄送給邊塞的將士們,
如今我只能對著寒霜和露水獨自哀傷。
這首詩以夜晚的清靜和孤寂為背景,通過描寫砧聲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牽掛邊塞軍人的情懷。詩人通過對砧聲的描寫,表達了對邊塞軍士們遭受艱難困苦的同情和思念之情。整首詩字數不多,但卻道出了深沉而悲涼的情感,展現了唐代詩人對于戰爭和邊塞境況的關注與思考。該詩充滿了細膩的情感和濃郁的抒發,能夠觸動讀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