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馬秀才移家京洛便赴舉 / 作者:劉長卿 |
自從為楚客,不復掃荊扉。
劍共丹誠在,書隨白發歸。
舊游經亂靜,后進識君稀。
空把相如賦,何人薦禮闈。
|
|
送馬秀才移家京洛便赴舉解釋: 送馬秀才移家京洛便赴舉
自從為楚客,不復掃荊扉。
劍共丹誠在,書隨白發歸。
舊游經亂靜,后進識君稀。
空把相如賦,何人薦禮闈。
譯文:
自從離開故鄉,作為楚地的客人,再也不會拂去故鄉的過去。
劍在我身邊,忠實如丹,書隨著我的白發一起回來。
過去的友情經歷了亂局,現在的后輩很少有機會認識你。
空悲古人相如的才華,又有誰能夠介紹你進入進士殿試呢?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劉長卿為了送別馬秀才而寫的。馬秀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已經決定遷居京洛,準備參加進士的考試。劉長卿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對馬秀才的贊美和送行之情。
詩中的“自從為楚客,不復掃荊扉”表達了馬秀才離開故鄉已經很久,不再回到故鄉的意思。他離開故鄉已經成為楚地的客人,過去的掃荊扉的情景已經不再出現。
“劍共丹誠在,書隨白發歸”表達了馬秀才忠誠之心和聰明才智。他帶著劍,表示他的忠誠和堅定,而書隨著他的白發一起回來,說明他是一個有學識、有智慧的人。
“舊游經亂靜,后進識君稀”表達了馬秀才友情經歷了亂局,現在的后輩很少有機會認識他。這句話體現了作者對馬秀才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空把相如賦,何人薦禮闈”表達了作者的無功而返之情。相如是春秋時期的才子,他的才華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認可,正如作者所說的“空把相如賦”,意思是自認為自己的才華也未必能夠在進士考試中得到重視,因此他在詩中提到“何人能夠介紹你進入進士殿試”。這里表達了作者希望馬秀才能夠得到他應有的機會和認可的愿望。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馬秀才的深厚情誼和對他未來的祝福,同時也暗示了作者自己的苦悶和對自己才華的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