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北山禪寺蘭若 / 作者:劉長卿 |
上方鳴夕磬,林下一僧還。
密行傳人少,禪心對虎閑。
青松臨古路,白月滿寒山。
舊識窗前桂,經霜更待攀。
|
|
宿北山禪寺蘭若解釋: 宿北山禪寺蘭若
上方鳴夕磬,林下一僧還。
密行傳人少,禪心對虎閑。
青松臨古路,白月滿寒山。
舊識窗前桂,經霜更待攀。
中文譯文:
夜晚,山上的寺廟里傳來悠遠的夏夜鳴磬聲,山下一位僧人回到庵中。
在這僻靜的山林里,傳承佛法的人寥寥無幾,但他們在禪修時卻能心平氣和地面對種種麻煩。
青翠的松樹臨近古老的路邊,皎潔的明月掛滿寒冷的山巒。
我認識從前住在庵前的那棵桂樹,它歷經歲月的風霜,但仍期待著有人能夠攀折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劉長卿在北山禪寺留宿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描寫寺廟的景物和僧人的心境,表達了對寂靜清凈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首先,詩人提到了上方鳴夕磬的情景,表明自己身處山上的禪寺中。夏夜的鳴磬聲悠遠而悠揚,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也預示著詩人即將進入靜心的境地。
其次,詩人描繪了一個林下歸禪的僧人。在這座禪寺中,修行的人稀少,但他們能夠在世俗的紛擾中保持禪心。這種淡泊坦然的心境值得詩人稱贊和嚮往。
接著,詩人以青松和白月為景色,烘托出禪寺所在地的寧靜和美麗。青松代表堅韌不拔的精神,白月則象征了純潔和寂靜。這些自然元素與禪寺、修行的主題相結合,共同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
最后,詩人提到了窗前的桂樹。這棵桂樹是詩人曾經熟悉的,它經歷了風霜的洗禮,變得更加堅韌。詩人對它的關注和期待,也可以看作是對穩定和傳承的向往與期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禪寺和僧人的情景,以及自然景觀的烘托,表達了詩人對寧靜清凈生活的向往和對禪修修行的肯定。詩人通過對比和反襯,折射出自己內心深處對于心靈凈化與內在成長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