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 / 作者:劉長卿 |
煙塵猶滿目,歧路易沾衣。
逋客多南渡,征鴻自北飛。
九江春草綠,千里暮潮歸。
別后難相訪,全家隱釣磯。
|
|
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解釋: 煙塵猶滿目,歧路易沾衣。
逋客多南渡,征鴻自北飛。
九江春草綠,千里暮潮歸。
別后難相訪,全家隱釣磯。
中文譯文:
煙塵仍滿眼,道路上易臟衣。
流離失所的人南渡多,征鴻自北邊飛。
九江的春天草地綠,千里之外夕潮歸。
分別之后難以相會,全家躲藏在釣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chuàng)作的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李二十四,他要離開江州遷徙他處。詩中表達(dá)了離別的情緒和對離別后再相聚的期盼。
煙塵滿目,歧路易沾衣,描繪了離開時的煩擾和不舍,世事變遷,人生充滿了際遇和選擇,往往將面臨的艱難與困惑比作煙塵和沾衣之事。
詩中提及了逋客多南渡,征鴻自北飛,暗示了朋友李二十四不是唯一離開的人,類似的情況經(jīng)常發(fā)生,離別和分散成為了常態(tài)。
接著,詩中描繪了九江的春天,春草綠綠,充滿生機(jī),但暮潮卻不斷地涌回,仿佛在暗示著離別后的重逢。九江的暮潮可以理解為人們遷徙后歸鄉(xiāng)的歸途,也可以理解為離別后的希望和再相聚的美好愿望。
最后兩句“別后難相訪,全家隱釣磯”,詩人表達(dá)了離別后的期盼幾近絕望,如果再見的希望在遙遠(yuǎn)的未來,他寧可選擇隱居于釣磯之上,帶著全家隱居。隱居于釣磯可能是帶有隱喻意味,象征舍棄塵世的紛擾和繁雜,追求心靈的寧靜和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