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使鄂渚至烏江道中作 / 作者:劉長卿 |
滄洲不復戀魚竿,白發那堪戴鐵冠。
客路向南何處是,蘆花千里雪漫漫。
|
|
奉使鄂渚至烏江道中作解釋: 奉使鄂渚至烏江道中作
滄洲不復戀魚竿,
白發那堪戴鐵冠。
客路向南何處是,
蘆花千里雪漫漫。
中文譯文:
奉使從鄂渚至烏江途中創作
滄洲不再沉迷于釣魚竿,
白發何以還戴鐵冠。
作為一位旅客,向南行去,不知道何處才是目的地,
途中蘆花遍布,像漫天飛舞的雪花一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劉長卿旅途的心情和感受。詩人以“奉使”作為開頭,說明自己是受命前往他地的。第一、二句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歲月的無奈和悲嘆,滄洲代表了曾經樂趣的地方,魚竿象征著年青時的游樂習慣,而如今已經過去。
第三、四句描述了詩人作為旅客的孤寂和迷茫。詩人不知道旅途的終點在哪里,所以他提出了疑問。“白發那堪戴鐵冠”表達了年老時的無助感,反映了詩人途中所經歷的艱難和挫折。
最后兩句給人一種寂寥和凄涼的感覺。蘆花是秋季的景象,而雪則是冬季的象征,這種季節間的交叉使得詩人感到了一種無邊的寒冷和孤獨,也表達出他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詩人內心的復雜情緒,展示了旅行者在陌生的環境中所經歷的孤獨、不安和迷茫。這首詩也反映出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常常面臨的“客途興滯”和“官場無奈”的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