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夜有懷高三十五適,兼呈空上人(一作皇甫冉詩) / 作者:劉長卿 |
晚節(jié)逢君趣道深,結(jié)茅栽樹近東林。
吾師幾度曾摩頂,高士何年遂發(fā)心。
北渚三更聞過雁,西城萬里動寒砧。
不見支公與玄度,相思擁膝坐長吟。
|
|
秋夜有懷高三十五適,兼呈空上人(一作皇甫冉詩)解釋: 《秋夜有懷高三十五適,兼呈空上人(一作皇甫冉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晚年與君相逢,共同崇尚道義。我們在東林附近修建茅屋,種下樹木。多少次我?guī)熢谶@里摩頂修行,而高士何時能夠發(fā)心修道呢?北渚的湖泊在半夜里聽到了雁鳴,西城的萬里之外傳來了冬夜砧杵的聲音??上覜]能見到支公和玄度,于是我只能抱著思念的心情坐在這里長時間吟頌。
這首詩詞表達(dá)了詩人晚年與友人相會的情景,展現(xiàn)了他們對道德和修行的追求。詩人在東林修建茅屋并栽種樹木,這是為了追隨道義,同樣地,他的師父也在這里多次修行。詩人思念支公和玄度,他們是懸空上人,估計在修行上有一定的成就。詩人聽到了北渚的雁鳴和遠(yuǎn)方的砧杵聲,表達(dá)了自己孤寂的心情。整首詩詞以思念之情為主線,通過描繪自然的景色和回憶的人物,抒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和對修行之道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