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龍井楊老 / 作者:劉長卿 |
柴門草舍絕風塵,空谷耕田學子真。
泉咽恐勞經隴底,山深不覺有秦人。
手栽松樹蒼蒼老,身臥桃園寂寂春。
唯有胡麻當雞黍,白云來往未嫌貧。
|
|
尋龍井楊老解釋: 詩詞《尋龍井楊老》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柴門草舍絕風塵,
空谷耕田學子真。
泉咽恐勞經隴底,
山深不覺有秦人。
手栽松樹蒼蒼老,
身臥桃園寂寂春。
唯有胡麻當雞黍,
白云來往未嫌貧。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楊老的生活狀況,展現了他樸素而自足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對其尊敬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樸實、自然的筆觸,描述了楊老的生活狀況,呈現出一種寧靜、清高的生活境界。詩中的柴門草舍是一個寂靜而平凡的住所,突顯了楊老遠離塵囂的態度。空谷耕田的楊老是一個好學的農夫,他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默默耕耘,真實地追求著知識。詩中的泉水是楊老常常取水的地方,雖然泉咽恐勞經隴底,但楊老并不在乎勞苦,反而堅持自己的追求。山深的地方沒有秦人,意味著他與世無爭,獨立而自足。
詩中的手栽松樹、身臥桃園描繪了楊老對自然的熱愛。楊老用自己的雙手栽種松樹,這些蒼蒼的松樹代表了他對自然的敬畏和執著。身臥桃園的楊老則彰顯了對生命和春天的熱愛,桃園代表了歡樂、生機和希望。
最后兩句“唯有胡麻當雞黍,白云來往未嫌貧。”表達了楊老的淡泊和清貧。楊老用胡麻來充作雞食,表明他生活簡單而樸素,對物質并不追求。而白云來來往往,代表楊老的生活簡單而自由,他對貧窮并不嫌棄。
這首詩以樸素、自然的筆觸展現了楊老的清貧和淡泊生活態度,也揭示了作者對他的敬佩之情。通過楊老的生活狀況,詩人表達了對寧靜、清高的追求和生活的理解,呈現了一種對自然、對知識、對生活的珍視和敬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