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陪蕭使君入鮑達洞尋靈山寺 / 作者:劉長卿 |
山居秋更鮮,秋江相映碧。
獨臨滄洲路,如待掛帆客。
遂使康樂侯,披榛著雙屐。
入云開嶺道,永日尋泉脈。
古寺隱青冥,空中寒磬夕。
蒼苔絕行徑,飛鳥無去跡。
樹杪下歸人,水聲過幽石。
任情趣逾遠,移步奇屢易。
蘿木靜蒙蒙,風煙深寂寂。
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
|
奉陪蕭使君入鮑達洞尋靈山寺解釋: 《奉陪蕭使君入鮑達洞尋靈山寺》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詩歌描繪了作者與蕭使君一同入山尋訪靈山寺的情景,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探索之旅中的心情變化,表達了對自然環境和內心境界的追求和思索。
詩中的山居秋景美麗宜人,秋江的藍色與山水相映成趣,作者獨自在滄洲的小路上等待著客人,仿佛是等待上船的旅人。最終車馬聲到來,康樂侯披著荊棘穿著鞋履,二人一同進入云霧彌漫的山林,一整天都在尋找水流的源頭。
他們來到一座古老的寺廟,它隱匿在青山之中,寒磬的聲音在傍晚時分從空中傳來。蒼苔覆蓋著小徑,雖然有飛鳥飛過,但卻沒有留下痕跡。當他們歸途中途經山樹之下,水聲從幽石間傳來。無論作者在這個神秘的地方怎樣逗留,他總是有點遲疑,害怕被與桃花源相隔不可共享。
這首詩以抒懷的筆調描繪了山水之美和追求內心自由與境界的探索。詩人通過描繪景色和描述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心靈世界的追求。整首詩意蘊含著對人生追求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內心世界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