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福寺與陳留諸官茶會(得西字) / 作者:劉長卿 |
到此機事遣,自嫌塵網(wǎng)迷。
因知萬法幻,盡與浮云齊。
疏竹映高枕,空花隨杖藜。
香飄諸天外,日隱雙林西。
傲吏方見狎,真僧幸相攜。
能令歸客意,不復還東溪。
|
|
惠福寺與陳留諸官茶會(得西字)解釋: 《惠福寺與陳留諸官茶會(得西字)》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作者參加茶會的經(jīng)歷為主線,表達了對世俗煩擾的厭倦和對虛幻世界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來到這里機緣巧合,逐漸感到自己被塵網(wǎng)迷惑。
因此認識到世間的萬物皆是幻相,自己與虛幻的浮云一樣。
茶宴間的竹子與高枕互相映照,手杖上的空花隨風搖曳。
芳香飄到天外,太陽西沉于兩座林間。
傲慢的官員漸漸與我親近,真正的僧人幸運地與我結(jié)伴。
這能讓旅客心生歸意,不再回到東溪。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茶會上的心境變化。一開始,他對茶會持有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覺得自己被世俗的煩惱所困擾。然而,通過茶會的經(jīng)歷,他漸漸感受到世間事物的虛幻與轉(zhuǎn)瞬即逝。他覺得自己與浮云一樣飄忽不定。在茶會中,他與自然的對話,感受到竹子的靜謐和花朵的空靈。他開始親近與傲慢的官員相處,結(jié)伴賞景,真正領略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和友誼。最終,他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對東溪的人和事失去了興趣和歸意。
整首詩運用了一系列意象和修辭手法,如對比、擬人、夸張等,增強了詩詞的表現(xiàn)力。詩人以自身的體驗,表現(xiàn)出對塵世的失望和對虛幻的思考,從而引發(fā)讀者對生命意義和人情世故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