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饒州尋陶十七不在寄贈 / 作者:劉長卿 |
謫宦投東道,逢君已北轅。
孤蓬向何處,五柳不開門。
去國空回首,懷賢欲訴冤。
梅枝橫嶺嶠,竹路過湘源。
月下高秋雁,天南獨夜猿。
離心與流水,萬里共朝昏。
|
|
至饒州尋陶十七不在寄贈解釋: 《至饒州尋陶十七不在寄贈》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謫宦投東道,逢君已北轅。孤蓬向何處,五柳不開門。去國空回首,懷賢欲訴冤。梅枝橫嶺嶠,竹路過湘源。月下高秋雁,天南獨夜猿。離心與流水,萬里共朝昏。
謫宦投東道,逢君已北轅。
被貶謫逐投到東方,卻在路上遇到了朋友已經返回中原。
孤蓬向何處,五柳不開門。
孤獨的飄蕩何去何從,五柳之家的門卻對我關閉。
去國空回首,懷賢欲訴冤。
離開故國的過程是空空如也,心中懷念賢人卻難以辯解冤屈。
梅枝橫嶺嶠,竹路過湘源。
梅花枝橫跨崇山峻嶺,竹林路經湘江源頭。
月下高秋雁,天南獨夜猿。
秋天高空中的候鳥,在明月照耀下南飛,與孤獨的夜間猿猴相伴。
離心與流水,萬里共朝昏。
漸行漸遠的心情和流淌變幻的水流,萬里之間都在一起迎接黃昏。
這首詩表達了劉長卿在謫宦途中的無奈和孤獨,同時也表達了對朋友的思念和心中的冤屈。詩中以自然景物和季節變化來烘托出劉長卿的心情,同時以鳥獸之象來強調他自身的孤獨。整首詩以離別和思念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在遠離家鄉和朋友的過程中的失落和無奈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中顯現出一種傷感和憂郁的情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