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楊億詩詞作品集:
詠傀儡 少年游 無題 諸暨簿張慈 鄭溥赴汀州判官 鄭工部陜西隨軍轉(zhuǎn)運 正冬御殿上壽樂章八首其一皇帝舉壽酒宮懸奏 章頻得解后之陜府謁嚴(yán)洪二從事 張泌東游 贈張季常 又七首其七飲福酒廣安曲 又七首其二奉幣嘉安曲 櫻桃 櫻桃 應(yīng)製賦射弓詩 宣召赴龍圖閣觀太宗御書應(yīng)製 信道人歸西京 同諸公寄閬州隆靈山王處士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三迎武舞入奏武功之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七皇帝奠玉幣奏隆安之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十三引群官作正安之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皇帝行奏隆安之曲 送邵梁秀才 送僧歸蘇州 書懷寄劉五 書懷寄劉五 史館凌職方知廣州 偶懷 明皇 槿花 建溪十詠其三朗山寺 皇甫太博知蘇州 懷舊居 賀太僕錢少卿直秘閣 閨思 分得朝野多歡娛 冬夜 弟伋歸寧 大名溫尚書之任 次韻和章頔見寄 次韻和史館盛學(xué)士朝退書懷之什 次韻和慎大詹中秋待月寄西掖三舍人之什 別墅 表弟廷憑章得象知信州玉山縣 重陽日憶遠 章琮赴廣州東莞簿 升山 柳噪竹 梁四諫議知鳳翔府 即日 代答 次韻和李侍丞寄石同院之作 次韻和集賢李博士中元日見寄 宗人大著令問通判廣州 屬疾 竹答柳 正冬御殿上壽樂章八首其四皇帝第三爵酒登歌 章群下第東歸 張兗下第隨桂陽喬監(jiān)使之湘中 早秋 元奉宗宰績溪 予以縉云進士周啟明長書呈秘閣黃少卿黃頗歎 又七首其一白帝迎神高安曲 又七首其五奉幣 又七首其四朝日迎神 又七首其六送神 游王氏東園 因與西廰參政侍郎弈棋予輸紙筆硯三物以詩見 義門胡生南歸 已亥年十月十七大雪 貽諸館閣 姚起居赴兩浙轉(zhuǎn)運 行次潁州值雨留駐數(shù)日因貽郡守秘閣刁公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四亞獻終獻送神并奏理安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十一皇帝回仗干元殿奏采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十五第二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十七第二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十二皇帝御殿迎升御座奏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十八皇帝南郊回御樓將索 孫及歸吳興 歲暮有懷 宿齋太乙宮答李寺丞次韻 送章四十舅翁東歸 送章安世赴舉 送溫州聶從事赴闕 送僧歸越州 送錢易 送觀道人歸故 送高學(xué)士知越 送禪牀與樞密王左丞 宋殿丞赴廣南東路轉(zhuǎn)運 霜月 樞密王左丞宅新菊 史館楊嵎學(xué)士以詩話及空門之事次韻和之 石硯 上已玉津園賜宴 秋夜對月 秋夕池上 清風(fēng)十韻 內(nèi)當(dāng) 靈岳 李御史 建溪十詠其一武夷山 建溪十詠其五梨山廟 建溪十詠其四陸羽井 建溪十詠其十毛竹洞 建溪十詠其七大中塔 建溪十詠其六勤公亭 建溪十詠其九延平津 建溪十詠其二北苑焙 建溪十詠其八仙人洲 集賢劉工部隲知衡州 黃從事隨軍 胡馬嘶北風(fēng) 奉和御製中和 奉和御製南郊禮畢五言六韻詩 范儀下第東歸 獨懷 讀史學(xué)白體 到郡滿歲自遣 從叔郎中知潭州 次韻和右巡李端公見寄之什 次韻和系郡齋書事之什 次韻和盛博士雪霽之什 次韻和盛博士寄贈虞部李郎中之什 次韻和慎詹事述上元宵會之歡寄諸同舍之什 次韻和衢州席刑部早秋 次韻和李舍人憶北園尋春之作 次韻和集賢李學(xué)士寒食即事之什 次韻和閣長修書畢退朝下直寄諸學(xué)士之什 初至郡齋書事 白蓮 愛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 坐中朱博士言今荊南張諫議典襄陽日嘗留意一 作坊魏使知隰州 諸公于石氏東齋宴鄭工部分韻得悲秋浮 朱侍郎致仕南歸上特錫宴于玉津園仍詔兩製三 中伏日省中當(dāng)直 中春喜雨 至郡累旬惡風(fēng) 職方彭員外惟節(jié)知韶州 直夜 正冬御殿上壽樂章八首其五賜群臣第二盞酒宮 正冬御殿上壽樂章八首其三賜群臣第一盞酒宮 正冬御殿上壽樂章八首其七賜群臣第三盞酒宮 正冬御殿上壽樂章八首其六皇帝舉第四爵酒登 正冬御殿上壽樂章八首其二皇帝舉第二爵酒登 正冬御殿上壽樂章八首其八禮畢降坐宮懸奏隆 趙殿丞知河南縣 章徵君見和所寄詩再次本韻酬贈 贈文照大師 擇良上人歸天臺 再次首唱韻和 再別陳建州因以抒意 元道宗下第東游 元道宗弟兄東游 獄多重囚 與客啟明 又贈一絕 又以建茶代宣筆別書一絕 又七首其三送神理安曲 詠醉 因人話建溪舊居 譯經(jīng)惣持大師致宗之泗上禮塔 譯經(jīng)光梵大師 已亥年郡中夏旱徧禱群望喜有甘澤之應(yīng) 葉生歸縉云 葉秘書溫知蜀州江原縣 楊日華宰錢塘 宣曲二十二韻 許洞歸吳中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游因成紀(jì)事二十二 聞北師克捷喜而成詠 魏奉禮昭文知吉州龍泉縣 王寺丞借西第避暑因有寄贈 題弟晦所居壁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一皇帝南郊前一日朝饗太廟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五皇帝酌獻第一室奏大善之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一皇帝飲福酒奏禧安之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八迎俎奏豐之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三十皇帝御樓畢奏隆安之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三皇帝奠幣奏瑞文之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七酌獻第三室奏大順之舞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六酌獻第二室奏大寧之舞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九酌獻第五室奏大定之舞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十四皇帝正冬御殿文舞第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十六武舞第一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十九皇帝御樓奏隆安之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二十皇帝飲福酒奏禧安之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八酌獻第四室奏大慶之舞曲 孫寺丞知考城縣 蘇寺丞維甫知簡州陽安縣兼攜家之任 送章頔寺丞之巴陵 送章頔歸鄉(xiāng) 送張蛻秀才 送石枕與參政王給事 送僧之棣州謁王工部 送僧之大名府謁長城侍郎 送僧歸越 送僧歸天寧萬年禪院 宋玉 司農(nóng)樂少卿知洪州 水部何郎中知鄂州 暑詠寄梅集賢 首座昇大師赴西京知教門事 史館趙祠部況通判宿州 史館張學(xué)士知婺州 史館盛學(xué)士以詩相賀因而答之 史館高司諫紳知華州 史館陳太丞知壽州 石殿丞通判濮州 十六兄赴韶州從事 十九哥赴舒州太湖簿仍得假歸鄉(xiāng) 十二月十四日大雪就賜近臣宴飲即事 盛京宰單州武城縣 省中當(dāng)直書懷呈諸同舍 省中當(dāng)直即事書懷兼簡閣長李舍人 慎大詹以吳柑見貺 上元夜會慎大詹四齋分題得歌字 衢州阮比部學(xué)士得假歸鄉(xiāng)見過陋止留題詩什因 秋雨有懷李寺丞 秋日有懷鄉(xiāng)國 錢易赴蘄春 錢大夫赴并州 前檻十二韻 僕射李相公宅觀花燭 偶興 歐陽使者監(jiān)和州軍 民牛多疫死 密直任學(xué)士知益州 秘閣王校理知柳州 秘閣舒職方知舒州 秘閣賜讌送右諫議大夫種放得假歸終南山應(yīng)製 妹婿黃補下第歸鄉(xiāng) 洛意 旅中重陽有懷鄉(xiāng)國 龍圖閣會宴應(yīng)製 留題黃山院 留別桐城主簿 劉校理屬疾 劉太丞仲宣歸華山 靈隱長老歸舊山 梁舍人奉使巴中 梁大諫自鳳翔乞留臺寄詩言志次韻酬之 廉上人歸天臺 麗水甄殿丞移疾請告 麗水甄殿丞手植朱李繁實盈枝折以貺予感而成 李四赴歙州 李舍人獨直 李遷憑昭迪使淝土 李殿丞知廣濟軍 苦熱 可久道人之歙州兼簡知郡李學(xué)士 郡中即事書懷 郡齋西亭夜坐 郡齋西寧即事十韻招麗水殿丞武功從事 郡齋即事書懷十二韻呈諸官 景陽諫議赴馀杭 京師故人有以隴西鸚鵡遺予者因畜養(yǎng)之去年出 京府獄空降詔因寄大尹學(xué)士 禁直 金馬 寄靈仙觀舒職方學(xué)士 寄并州張給事 集賢宿直寄中書李梁二舍人 集賢李金部知潁州 即席賦得筆送宗人大著通判廣州 慧初道人歸青州養(yǎng)親 黃刑部之陜西轉(zhuǎn)運 黃小著震知興元府南鄭縣 黃少卿惠綠云湯 黃覺東游 黃旦宰江州德化縣 懷寄樞密王左丞 胡小著克順知錄州惠安縣兼過南昌別墅 后苑賞花釣魚應(yīng)製 和集賢李學(xué)士千字詩 和酬秘閣錢少卿夜直見寄次韻 翰林王學(xué)士奉使兩川 海印大師歸永嘉 館中新蟬 公子 閤門錢舍人知全州 閤門廖舍人知袁州 高起居知廣州 福州古田宰李堪 奉和御製喜降時雪七言四韻詩 奉和御製社日詩 奉和御製契丹出境將議回鑾五言六韻詩 奉和御製南郊七言六韻詩 奉和翰林諸公賀閣長李公領(lǐng)銀臺之什 度支梁諫議請病告以詩寄之 洞溪慶道人歸上都 洞戶 董溫其赴淮南幕 董給事知洪州 冬夕與諸公宴集賢梅學(xué)士西齋分得今夕何夕探 丁集賢通判馀杭 殿院卞侍郎赴淮南轉(zhuǎn)運 弟伸歸鄉(xiāng) 弟偁歸鄉(xiāng) 燈夕寄獻內(nèi)翰虢略公 大名府大安閣主道者 大理徐寺丞元榆知越州諸暨縣 大理黃丞宗旦通判潁州 大理黃丞宗旦使?jié)}州 答李光丞 次韻和族弟日華寄編修諸學(xué)士之什 次韻和宗人安期見賀恩命之什 次韻和主人喜諸客見過之什 次韻和中書李舍人勉元氏道宗奉宗兄弟之什 次韻和致仕李殿丞寅見寄之什因以紀(jì)贈 次韻和昭收寄銀臺李舍人之什 次韻和章子美對雪 次韻和章頻下第書懷之什 次韻和席衢州憶洛陽春游十四韻 次韻和太僕錢少卿寄贈編修主人宋承旨李舍人 次韻和守邦道人寄編修諸學(xué)士之什 次韻和十六兄先輩見寄 次韻和盛太博寄贈閣長宿齋太乙宮之什 次韻和盛博士喜梅大丞授戶部判官 次韻和盛博士寄許州任從事之什 次韻和潤州劉度支見寄之什 次韻和錢少卿早春對景有懷諸學(xué)士 次韻和錢崇班再寄之什 次韻和錢崇班見寄之什 次韻和李寺丞見寄之什 次韻和李舍人立秋祠太乙宮宿齋書事之什 次韻和李舍人拜命書懷寄館殿舊僚之什 次韻和李光丞見惠長絛之什 次韻和翰林師學(xué)士贈倫上人新居之什 次韻和光祿黃少卿學(xué)士感恩書事十六韻 次韻和閣長李舍人喜薛梁二舍人及予同時拜命 次韻和酬永嘉聶從事除夜之什 次韻和承旨侍郎宿齋太乙宮之什 次韻和并州錢大夫夕次豐州道中見寄 次韻和表弟張湜秋霽之什 次韻奉和知府溫尚書送致政朱侍郎十六韻 春郊即事 初秋屬疾 酬謝光丞四丈見慶新命之什 酬秘閣黃少卿因見所作洞霄宮碑且有題記 陳小著從易知邵武軍 并州王諫議 表弟章廷憑得象知邵武軍歸化縣 表弟李宗元知桂州陽朔縣 比部朱員外知東明縣 致齋太一宮 章頻宰南昌 再賦七言 元凈上人之新安謁李學(xué)士兼游廬阜 詠華林書院 休沐述懷寄秘閣錢少卿 休沐端居有懷希圣少卿學(xué)士 小園秋夕 戲贈潁州萬壽尉吳待問 喜王虞部賜進士及第 喜賀梁三入翰林 喜朝京闕 夕陽 吳延年宰武義 吳航赴宜與簿 吳待問之蒙城簿 聞李四光丞頻游北園因有懷寄 聞道卿途中授計司判官 文慧大師歸蜀 威道人歸鄉(xiāng) 王中庸赴河南鞏縣尉 王殿丞舉通判桂州 庭榴 太常李博士史館孫秘丞相繼奉使浙右博士至郡 太常李博士史館孫秘丞相繼奉使浙右博士至郡 太常李博士史館孫秘丞相繼奉使浙右博士至郡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四迎俎奏豐安之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酌獻第六室奏大盛之舞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五南郊降神奏高安之曲 送張彝憲歸鄉(xiāng) 送吳航 送韓永錫歸闕 史館阮比部知衢州因歸建陽別墅二首 史館阮比部知衢州因歸建陽別墅二首 勸石集賢飲 鄱陽皮錄事 偶書 路學(xué)士知河中府 留題張彝憲池亭 留題南源院 李工部江南轉(zhuǎn)運 郡民以歲稔刑清相率為齋以報善政永嘉聶從事 禁中庭樹 寄章徵君 寄劉秀州 胡祕丞知潯州 賀資政學(xué)士王侍郎 何太博知晉州 杭州嚴(yán)從事 福州張從事 竇詠從淮陽軍 弟僓歸鄉(xiāng) 登樓 大理趙寺丞世長知益州華陽縣 次韻和盛博士寄贈李四寺丞因以述懷 此夕 初秋夜坐 赤日 成都鳳道人游終南山謁種徵君 陳太博知建州 別賦賞花一首 別聰?shù)廊藲w縉云 直夜二首 直夜二首 晏殊奉禮歸寧 無為軍王從事 聞?chuàng)P州柴給事有弄璋之慶寄詩賀之 威上人 王廷憑臻知廬州舒城縣 王尚食知鳳翔 外弟張湜西游 題張濬所居壁 題張居士壁 題顯道人壁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六皇帝行奏隆安之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九初獻奏禧安之曲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二退文舞出奏正安之曲 始皇 上元 柳絮 柳紳歸縉云 留別 荷花 故樞密宋給事挽歌三首 故樞密宋給事挽歌三首 故樞密宋給事挽歌三首 次韻和昭侯立秋見寄 成都 陳堯拱廷憑致仕歸蜀 再賦 秋晚 后苑賞花應(yīng)製 后苑賞花應(yīng)製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 送張無夢歸天臺山 邵奉禮歸鄉(xiāng) 邵奉禮歸鄉(xiāng) 淚二首 舊將 景德朝日三首 景德朝日三首 景德朝日三首 漢武 奉和御製重陽五七言詩 奉和御製重陽五七言詩 戊申年七夕五絕 戊申年七夕五絕 戊申年七夕五絕 戊申年七夕五絕 戊申年七夕五絕 無題二首 無題二首 無題三首 無題三首 無題三首 故蘄州玉刑部閣老挽歌五首 故蘄州玉刑部閣老挽歌五首 故蘄州玉刑部閣老挽歌五首 故蘄州玉刑部閣老挽歌五首 故蘄州玉刑部閣老挽歌五首 詩一首 夜宴 夜宴 夜宴 七夕 七夕 七夕 七夕 表玄師歸縉云有懷故雄阇黎成轉(zhuǎn)韻六十四句 明德皇太后挽歌詞五首 明德皇太后挽歌詞五首 明德皇太后挽歌詞五首 明德皇太后挽歌詞五首 明德皇太后挽歌詞五首 明德皇太后挽歌詞五首 明德皇太后挽歌詞五首 明德皇太后挽歌詞五首 明德皇太后挽歌詞五首 明德皇太后挽歌詞五首 偶作 南朝 代意二首 代意二首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楊億
楊億簡介

全 名 楊億

楊億楊億簡介


  楊億(974—1020)北宋文學(xué)家,“西昆體”詩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浦城縣)人。年十一,太宗聞其名,詔送闕下試詩賦,授秘書省正字。淳化中賜進士,曾為翰林學(xué)士兼史館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氣節(jié),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zhǔn)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動。卒謚文,人稱楊文公。


楊億楊億的文學(xué)成就


  

史館修書

  楊億博覽強記,尤長于典章制度。曾參預(yù)修《太宗實錄》,主修《冊府元龜》,咸平元年(998)書成。景德二年(1005)與王欽若主修《冊府元龜》。

  

詩作

  在史館修書時,曾與錢惟演、劉筠等人唱和。他將唱和詩編為《西昆酬唱集》。楊億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說他們寫詩的目的是“在覽遺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發(fā)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磋”,在這種觀點指導(dǎo)下寫的詩,其題材范圍必然是比較狹隘的。全集70個詩題,主要有三類題材:一是借古喻今的懷古脈史詩,如《始皇》、《宜曲》、《漢武》、《南朝》、《明皇》等皆屬此類;二是描摹物態(tài)的詠物詩,如《鶴》、《梨》、《柳絮》《螢》、《淚》等;三是描寫流連光景生活內(nèi)容的閑適詩,如《直夜》、《夜宴》、《別墅》等。集內(nèi)詩歌重雕琢用典,鋪陳詞藻,講究聲律,被稱為“西昆體”,在宋初詩壇上影響頗大。在西昆詩人中,楊億是比較突出的一個,朱熹評之為“巧中猶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來不覺”(《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九)。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探索為后來歐陽修領(lǐng)導(dǎo)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提供了經(jīng)驗與教訓(xùn),是宋詩發(fā)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

  

西昆體

  以楊億為代表的西昆體是北宋初期詩壇上聲勢最盛的一個詩歌流派,其以李商隱為楷模的詩歌風(fēng)尚主宰了宋初整個詩壇。相對而言,以學(xué)習(xí)白居易為宗旨的白體(代表人物王禹),以學(xué)習(xí)賈島、姚合為主的晚唐體(代表人物林逋),則是兩個松散的詩人群體,其影響都不及西昆體。西昆體詩雖孕育于宋初館閣唱和之風(fēng),但不能說是貴族文學(xué),其代表人物楊億風(fēng)骨清亮,具有獨立于皇權(quán)的人格意識,在他身上顯示了宋代士人典型的氣質(zhì)人品;西昆體與白體,不僅對立,而且相互滲透、并行發(fā)展,故它實際上是白體、義山體、唐彥謙體混合的產(chǎn)物,一方面重視知識積累和文化素養(yǎng),符合宋代文化的內(nèi)轉(zhuǎn)趨勢,另一方面使白詩和晚唐詩的諷諭精神在館閣唱和這一特定創(chuàng)作機遇中得到了傳承;楊億詠史詩的規(guī)諷之意,以及他的詠物、詠懷詩中的個人感懷,可稱盛世哀音。 因此,楊億為首的西昆體不僅僅是對晚唐詩風(fēng)的“簡單復(fù)歸”,它為真正的“宋調(diào)”的成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西昆體雖然沒有能在唐詩之外開辟新的境界,但是相對平直淺陋的五代詩風(fēng)而言,它整飾、典麗、深密的詩風(fēng)畢竟意味著藝術(shù)上的進步。在宋初詩壇彌漫著白體和晚唐體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詩風(fēng)背景下,西昆體的出現(xiàn)無疑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

  他又以駢文名世。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詩五卷、雜文十五卷),有《浦城遺書》本,《品藻堂四庫全書萃要》本。又有《楊文公談苑》15卷,記述平生見聞,原書已佚。《宋朝事實類苑》及《說郛》等書中尚存100多條;《類說》也引60多條,但有刪節(jié)。《談苑》涉及文人軼事、民情風(fēng)俗、里巷瑣事,有文學(xué)史料價值。


楊億楊億的軼事


  楊文公時常告誡他的學(xué)生,做文章應(yīng)該避免套用方言俗語。不久,他擬了一篇奏章,里面有句話說:“伏惟陛下德邁九皇”。有個學(xué)生鄭戩看了,覺得 “德邁九皇”讀音很像 “得賣韭黃”(韭菜的根叫韭黃),便立刻請教他說:‘不知道什么時候得賣生菜?”楊億給這一問引得大笑起來,于是把這一句改掉了。

  寇準(zhǔn)在中書省。和同事們嬉戲做對子,他說:“水底日為天上日。(水底中的太陽是天空中的太陽)”沒有誰能對出,恰好楊億來報告事情,于是別人請他對對子。楊億緊接著(對方)剛停的話音說:“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稱這是好對子。


楊億楊億的生平


  楊億(974年-1020年12月17日),字大年,建寧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縣)人。

  7歲能文,十歲能賦詩,十一歲時在京城即興賦詩《喜朝京闕》:“七閩波渺邈,雙闕氣 。曉登云外嶺,夜渡月中潮。愿秉清忠節(jié),終身立圣朝。年少時便有“愿秉清忠節(jié),終身立圣朝”之志,太宗甚為賞異。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賜進士及第;歷任著作佐郎、知制誥。真宗時為翰林學(xué)士、戶部郎中,知制誥,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真宗后期,為群小包圍,王欽若、丁謂、陳彭年等人,希上邀寵,楊億側(cè)于其間,遭到排擠,處境艱危。

  他反對真宗搞勞民傷財?shù)撵肷袂笙桑涫嘶律囊膊⒉欢荚陴^閣之中,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接觸過較為廣闊的生活。

   宋朝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曲麻莱县| 青川县| 项城市| 建阳市| 措勤县| 黑水县| 巴楚县| 旬邑县| 蒲江县| 西平县| 喀什市| 吉水县| 沅江市| 西和县| 牟定县| 黔南| 景宁| 威信县| 台江县| 泸州市| 吉首市| 佛冈县| 宜兴市| 凤翔县| 正安县| 巨野县| 青河县| 穆棱市| 青河县| 游戏| 婺源县| 阳朔县| 台前县| 郑州市| 凉城县| 海盐县| 舟曲县| 上思县| 柘荣县| 临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