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和昭侯立秋見寄 / 作者:楊億 |
云峰斗斂火西流,桃簟微涼忽報秋。
飲露吸風齊女怨,登山鹽水楚人愁。
珠喉倚瑟華堂暮,桂燼熏衣別院幽。
美疢已平休沐近,會應投轄一相留。
|
|
次韻和昭侯立秋見寄解釋: 《次韻和昭侯立秋見寄》是宋代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云峰斗斂火西流,
桃簟微涼忽報秋。
飲露吸風齊女怨,
登山鹽水楚人愁。
珠喉倚瑟華堂暮,
桂燼熏衣別院幽。
美疢已平休沐近,
會應投轄一相留。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立秋時節的景象和情感。詩中描繪了云峰消散,太陽西斜的景象,以及桃子薄涼的墊子忽然傳來的秋意。詩人通過描述自然景觀,表達了自己對秋天的感受和情緒。他以女子的形象來比喻自己飲露吸風,抒發了內心的怨愁。同時,他也提到了登山的人們和水邊的楚人,他們同樣感受到了秋天帶來的憂愁和惆悵。最后,詩人描述了自己在華堂倚瑟,或是在別院中聞著桂燼的香氣。他似乎是在別人的美疢已經痊愈的消息中,感嘆自己離得太近,與他們聚會的機會也將不再。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以及對個人情感的抒發,展現了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復雜情緒和思考。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使詩詞更加生動有趣。例如,云峰斗斂、飲露吸風等描繪了自然景象,而桃簟微涼、珠喉倚瑟等則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和情感表達的結合,詩人成功地營造出了一種秋天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了秋天獨特的韻味和情緒。
詩人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時選擇了女子的形象,這種選擇使詩詞更具有感染力和情感共鳴。女子的怨愁、楚人的愁緒,都與秋天的到來息息相關,使詩詞更加貼近生活的體驗和情感。最后,詩人以自己與美疢已平的人們相距太近為結尾,表達了自己和他人之間交往的難題和遺憾。整首詩詞在展現秋天的美麗和憂愁的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在面對自然和人際關系時所產生的情感與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