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齋太乙宮答李寺丞次韻 / 作者:楊億 |
泰畤齋居肅,梧楸蔭繚垣。
露葵深得味,風鐸乍成喧。
綠發松喬侶,丹經黃老言。
心期阻良久,蝶夢繞朱門。
|
|
宿齋太乙宮答李寺丞次韻解釋: 《宿齋太乙宮答李寺丞次韻》是宋代楊億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泰畤齋居肅,
梧楸蔭繚垣。
露葵深得味,
風鐸乍成喧。
綠發松喬侶,
丹經黃老言。
心期阻良久,
蝶夢繞朱門。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太乙宮的宿齋景象,并以應李寺丞的韻律而作。詩人楊億在泰畤齋(古代宮殿的一部分)安靜居住,周圍是茂密的梧桐樹,樹影交織成圍墻。清晨的露水灑在花朵上,使人感受到一種清新的味道。突然間,風鈴響起,帶來了一陣喧鬧的聲音。楊億感覺到自己像一棵長在綠發松樹旁的小草,聽到了黃老(指道家的黃老之學)的教誨。然而,他的心愿卻被無法實現的事情所阻礙,就像蝴蝶圍繞在紅門周圍的夢境中。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太乙宮的宿齋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體驗。詩中的泰畤齋給人以肅穆而寧靜的感覺,梧桐樹的蔭影增添了一絲綠意。詩人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將清晨的露水與花朵的味道聯系在一起,給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覺。與此同時,風鈴的聲音突然響起,打破了寧靜,帶來了喧鬧和活躍感。這種對比使詩詞更加生動有趣。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自然景物為比喻,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感受。他將自己比作一棵綠發松樹旁的小草,表示自己在黃老之學的教誨下成長。然而,他的心愿卻因為某種難以克服的困難而無法實現,這種心期的阻礙給他帶來了很長時間的痛苦。最后,詩人以蝴蝶繞著紅門的夢境作為結尾,暗示了他內心的困惑和迷茫。
整首詩以對比和意象描寫為特點,通過具體的景物和抽象的情感來表達詩人內心的體驗和思考。它展示了楊億細膩的感受力和獨特的表達方式,給人以深思的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