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郊即事 / 作者:楊億 |
黃鸝百囀宿煙疏,近郭行春獨駐車。
垅上勸耕聊問訊,棠陰聽訟且躊躇。
遠林桑盡蠶成繭,野水萍開獺趁魚。
幾處路旁垂苦李,游人不折意何如。
|
|
春郊即事解釋: 《春郊即事》是宋代楊億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黃鸝百囀宿煙疏,
近郭行春獨駐車。
垅上勸耕聊問訊,
棠陰聽訟且躊躇。
遠林桑盡蠶成繭,
野水萍開獺趁魚。
幾處路旁垂苦李,
游人不折意何如。
譯文:
春天里,黃鸝鳴囀聲百轉,夜晚的煙霧稀疏,
靠近城郭,春天的氣息停駐在孤獨的車上。
在土垅上,我勸告那些務農的人,閑聊并詢問他們的近況,
在櫻桃樹的陰影下,我聆聽爭訟的聲音,猶豫不決。
遠處的林木已經沒有桑葉了,蠶蛹已經變成了繭,
野水中的浮萍散開,水獺趁機捕食魚。
幾處路旁有著垂下的苦李樹,
但游人們卻沒有興致去摘取,他們的興趣何在呢?
詩意:
這首詩以春天郊外的景色和場景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類生活的觀察和思考。詩中描繪了黃鸝鳴囀、城郭、耕作、爭訟、桑蠶、水生物和果樹等元素,憑借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景象和生活的變化。
詩人通過黃鸝鳴囀、春天的氣息停駐的車輛等描寫,表達了春天的繁榮和靜謐之美。他關注農民的勞作和生活,勸告他們努力耕作,詢問他們的近況,展現了對農民的關懷與尊重。
詩中的棠陰聽訟,表現了社會紛爭和困惑,詩人在其間躊躇不前,折射出對社會問題和人際關系的思考。
最后的幾句描述了遠處林木的變化,以及游人們對垂苦李的不關注,暗示著人們對于自然和美的疏離,以及對于真正意義上的欣賞和體驗的缺失。
賞析:
《春郊即事》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春天郊外的景色和人類生活的細節,展現了自然與人類的相互關系。詩人通過對黃鸝、車輛、農民、爭訟、自然變化等元素的描寫,表達了他對于自然、社會和人類生活的觀察與思考。
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生動,通過對春天的各種場景的描繪,傳遞出春天的生機勃勃和變化多樣。同時,詩人對農民的關心與尊重,以及對社會問題的思考,體現了他對人類生活的關注和思考。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為線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感悟,展現了詩人對于生活的思考和對社會現象的關注。詩中的景物與情感相結合,給人以深深的共鳴和思考。
總的來說,《春郊即事》是一首以春天郊外為背景的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類生活的描寫,傳遞了詩人對于自然、生活和社會的思考與關注。詩意深遠,詩詞優美,值得細細品味和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