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頻得解后之陜府謁嚴洪二從事 / 作者:楊億 |
春闈猶隔閏,逆旅苦棲遑。
忽爾游分陜,飄然出大梁。
食貧憂桂玉,策蹇冒風霜。
杏苑歸期近,棠郊去路長。
幕中逢舊友,歲晚在他鄉。
雞黍且相對,休嗟髩發蒼。
|
|
章頻得解后之陜府謁嚴洪二從事解釋: 這首詩詞是楊億在宋代創作的《章頻得解后之陜府謁嚴洪二從事》。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闈猶隔閏,逆旅苦棲遑。
忽爾游分陜,飄然出大梁。
食貧憂桂玉,策蹇冒風霜。
杏苑歸期近,棠郊去路長。
幕中逢舊友,歲晚在他鄉。
雞黍且相對,休嗟髩發蒼。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楊億在逆境中的心境和情感。詩人形容自己如同參加科舉春闈的考生,依然困守在厚重的歲月之中,對于逆境中的旅途生活感到苦悶與無奈。然而,突然間,他獲得了前往陜府的機會,像飄然出現在了權勢繁榮的大梁城。雖然他身處貧困之中,但他的內心仍然充滿了對名利的渴望,他愿意冒著困苦和艱險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詩人對于回歸故鄉的期待漸漸增強,他認為離回到杏苑的時刻已經越來越近,但是回鄉的路途卻非常漫長。在他在異鄉的官署中,他偶然遇到了一位舊友,這讓他感到欣慰和溫暖。然而,歲月已晚,他卻仍然身處他鄉,對于自己的境況不禁感到悲嘆。他和朋友共享著簡單的雞黍之食,彼此相對而坐,但無法擺脫歲月帶來的蒼老與衰頹。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楊億在宋代時期的身世和心境。他描繪了自己身處逆境中的艱難與無奈,同時表達了對名利的渴望和追求的決心。詩中的景象猶如一幅幅畫卷,通過對春闈、陜府、大梁以及杏苑等地的描繪,展現了一個士人在異鄉求學、追求官職的歷程。
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通過對逆境的描繪,凸顯了他的堅韌和執著。詩人既表達了對名利的向往,又不忘對友情和故鄉的思念,展現了他作為一個士人的獨特境遇和情感體驗。
整首詩詞以樸素的場景、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為特點,既表達了作者個人的心境,也反映了當時士人的普遍境況。它在簡潔中展現了生活的辛酸和追求的堅持,通過對細節的刻畫,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掙扎和無奈,引發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