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溥赴汀州判官 / 作者:楊億 |
家近祝融峰,登科遇至公。
悲秋雙鬢改,佐幕十年中。
食蘗心常苦,占蓍命未通。
甌閩路雖遠,荊楚俗多同。
投刃應馀地,當樽莫暫空。
援毫如草檄,又是愈頭風。
|
|
鄭溥赴汀州判官解釋: 《鄭溥赴汀州判官》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家近祝融峰,登科遇至公。
悲秋雙鬢改,佐幕十年中。
食蘗心常苦,占蓍命未通。
甌閩路雖遠,荊楚俗多同。
投刃應馀地,當樽莫暫空。
援毫如草檄,又是愈頭風。
中文譯文:
家在靠近祝融峰的地方,登科后遇到了一位重要的官員。
悲秋時節,雙鬢已經出現了白發,任職官場已有十年之久。
為官飲食貧苦,心中常感辛苦,算命觀蓍依然沒有通達。
雖然鄭溥的工作地點離甌閩很遠,但荊楚地區的風俗習慣與之相似。
在這個岌岌可危的時刻,不應該浪費任何機會。
援筆執起就像急報軍情一樣,再次面臨重大困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宋代官員鄭溥赴汀州擔任判官的心境和境遇。鄭溥是一個家境貧寒的士人,他登科以后遇到了一位重要的官員,可以說是得到了一次難得的機會。然而,歲月的流轉使他的雙鬢漸漸變白,已經在官場任職了十年。他為官貧苦,心中常感辛苦,而且盡管經歷了很多年,仍然未能有所出頭。他的工作地點離家鄉很遠,但他發現荊楚地區的風俗習慣與自己的家鄉相似,這給他帶來了一些安慰。
在這個困境中,鄭溥意識到他不能浪費任何機會,必須盡力而為。他握起筆來就像急報軍情一樣,意味著他要以積極的姿態面對困難,并且再次迎接挑戰。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的艱辛和無奈之情,同時也表現了鄭溥在困境中堅持不懈、積極奮斗的精神。通過描繪鄭溥的境遇和心態,詩詞展現了宋代士人在官場中的掙扎和努力,以及對理想和抱負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