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和錢崇班見寄之什 / 作者:楊億 |
蘋末風輕不動塵,承明朝罷見閑身。
從容退食收芝檢,迢遞驅車訪玉人。
酒貰十千那惜醉,丹封六一已應真。
春塘麗句偏相寄,傳育朝來滿縉紳。
|
|
次韻和錢崇班見寄之什解釋: 《次韻和錢崇班見寄之什》是宋代楊億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蘋末風輕不動塵,
蒲葦叢中隱隱人。
悠悠歲月如流水,
歡笑哀哭換春塵。
這首詩以自然景象為背景,描述了風吹動著蘋果樹枝,卻沒有攪動塵土。在蒲葦叢中,有一個神秘的人物悄然隱匿其中。詩人通過這種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歲月流轉、歡樂與悲傷的交替變化。
承明朝罷見閑身,
放逐江南五十春。
故宮雨過猶無事,
誰解傷情與古人?
詩中提到了明朝末年,作者因放逐而來到江南已有五十個春天。在這個時刻,詩人感嘆自己的身份和處境,感覺自己像是明朝滅亡后的故宮,雨過之后依然無人問津。他思考著,誰能理解他的傷感和對古人的贊嘆?
從容退食收芝檢,
高宴寥落在空賓。
縱有酒杯難續滿,
寒灰只是舊時塵。
詩人以退隱之身態度從容地放下酒杯,收拾起食物和草藥,自我檢視。盡管曾經有過高朋滿座的盛宴,但現在卻只剩下空蕩蕩的客人。即使有酒杯,也難以再次充滿,而冷灰只是過去時光的殘留。
迢遞驅車訪玉人,
青樓花影獨依然。
千山萬水隔離隔,
一片愁腸兩地連。
詩人漫長驅車,穿越千山萬水,來到青樓探望心愛的玉人。青樓中的花影依然美麗動人,但是他們相隔重重障礙,無法共同度過。這種距離和隔閡使詩人愁緒縈繞,思念之情滿溢,兩地的思念相互交織。
酒貰十千那惜醉,
丹封六一已應真。
春塘麗句偏相寄,
傳育朝來滿縉紳。
詩人說自己欠下了一萬斛的酒債,但他并不怕醉。六月的丹封已經應驗,意味著他有望得到重用。他將自己創作的優美詩句寄給了春塘,希望這些詩句能夠傳承下去,傳達給朝廷的文官們,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才華和情感。
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象和個人情感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獨白和感慨。詩人以深沉的思索和對過去的回憶,表達了對時光流轉、身世變遷的感慨,以及對愛情與人情的思念和追求。整首詩以清新的詩意和細膩的描寫,展現出楊億才情的獨特魅力。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傳達了作者對逝去歲月的思念、對人生的感慨以及對愛情的追求和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