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聰道人歸縉云 / 作者:楊億 |
二年假守栝蒼城,郡榻唯師即送迎。
擣藥幾憐春漏永,調琴長待夜蟾生。
心猿已伏都無念,海鳥相逢自不驚。
送別秋郊豈成恨,白云青嶂是歸程。
|
|
別聰道人歸縉云解釋: 《別聰道人歸縉云》是楊億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離別聰明才智的朋友歸去縉云,
兩年的時間假扮守衛蒼城,
在郡官床榻上只有老師來迎送。
每次研磨藥物時都憐惜春天的時光永恒,
彈奏琴曲時長久等待夜晚的月亮升起。
內心的猿猴已經馴服,不再有牽掛,
遇見海鳥也不會驚慌。
送別在秋天的鄉野怎會成為遺憾,
白云和青山才是回程的歸宿。
詩意:
這首詩以離別為主題,表達了詩人與聰明才智的朋友分別之情。詩人在城中擔任守衛職責,與友人共度了兩年的時光。每次研磨藥物時,他感慨春天的時光總是短暫而寶貴,彈奏琴曲時則長久地等待夜晚的月亮升起。詩人內心已經平靜,不再有牽掛,遇見海鳥也不會驚慌。離別在秋天的鄉野并不成為遺憾,他相信白云和青山才是回程的目標。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通過對春天和夜晚的描繪,展現了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脆弱短暫。他對藥物研磨和琴曲演奏的等待,體現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期待。詩中的心猿和海鳥象征著內心的安寧和對外界變化的淡然態度。最后,詩人表達了對離別的接受和對回歸家鄉的期許,白云和青山成為了他寄托歸宿之情的象征。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和歸程的思考和感慨,展現了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短暫的領悟,以及對內心安寧和回歸家園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