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題張彝憲池亭 / 作者:楊億 |
蕭灑危亭枕碧池,昔年飛蓋此追隨。
正逢五彩承顏日,兼是三荊并秀時。
夜坐不知銀漢沒,春游長訴玉杯遲。
如今罷郡重登賞,喜見扶風舊白眉。
|
|
留題張彝憲池亭解釋: 《留題張彝憲池亭》是宋代詩人楊億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留題張彝憲池亭
蕭灑危亭枕碧池,
昔年飛蓋此追隨。
正逢五彩承顏日,
兼是三荊并秀時。
夜坐不知銀漢沒,
春游長訴玉杯遲。
如今罷郡重登賞,
喜見扶風舊白眉。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楊億在一座名為張彝憲池亭的亭子中的景象。他坐在這座懸崖峭壁上的亭子里,枕著碧綠的池水,回憶起過去的往事。此時正值五彩斑斕的陽光照耀下,也是春季草木蔥蘢的時節。在夜晚坐著,他不知道天上的銀河已經沉沒,白天春游時喝酒的玉杯也依然留在手邊。現在他不再擔任官職,重回這座亭子,欣賞著美景,高興地看到了扶風老人的白色眉毛。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景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回憶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詩中的"蕭灑危亭枕碧池"描繪了詩人坐在高處的亭子中,俯瞰著碧綠的池水,給人一種飄逸自然的感覺。"昔年飛蓋此追隨"表達了詩人曾在過去的歲月中來到這里,追隨著某個人或事物,展現了他對往事的懷念。
接下來的兩句"正逢五彩承顏日,兼是三荊并秀時"描繪了當時的美景,陽光明媚,春季萬物生機勃勃。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色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贊美。
"夜坐不知銀漢沒,春游長訴玉杯遲"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留戀和對歡樂的期待。他在夜晚坐著,不知道天上的銀河已經沉沒,春游時喝酒的玉杯依然留在手邊,這些細節表現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眷戀和對未來歡樂的期待。
最后兩句"如今罷郡重登賞,喜見扶風舊白眉"表明詩人已經辭去官職,重回這座亭子,欣賞著美景。"扶風舊白眉"指的是扶風老人的白眉,表示詩人高興地看到了這位老人,也暗示詩人在這座亭子中重獲內心的寧靜和滿足。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過去時光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自然的贊美,同時也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對未來的期待。這首詩詞以簡潔清新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給人留下一種淡雅、恬靜的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