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六皇帝行奏隆安之曲 / 作者:楊億 |
禮備樂成,干健天行。
帝容有穆,佩玉鏘鳴。
|
|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六皇帝行奏隆安之曲解釋: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十六皇帝行奏隆安之曲》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太常樂章三十首,其中第十六首是皇帝行奏的隆安之曲。
禮儀備齊,樂曲妙成,皇帝威儀莊重,佩玉發出清脆的聲音。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盛大的皇帝行進儀式,以及儀式中所奏的《隆安之曲》。通過描述儀式的莊重和樂曲的美妙,傳達了皇帝威嚴的形象和儀式的莊重隆重。
賞析:
這首詩以莊重、莊嚴的語言描繪了皇帝行進儀式的盛況。第一句“禮備樂成,干健天行”表達了儀式莊重的氛圍,禮儀的周全和樂曲的完美呈現。這里的“干健天行”可以理解為皇帝行進的威武氣勢,也暗示了皇帝充滿力量和能量的形象。
接下來的兩句“帝容有穆,佩玉鏘鳴”,描繪了皇帝的儀態和佩戴的玉飾。其中,“帝容有穆”表達了皇帝的威嚴和莊重,而“佩玉鏘鳴”則形象地描繪了皇帝身上玉飾發出的清脆聲音。這里的“佩玉”也象征著皇帝的尊貴地位。
整首詩通過對儀式和樂曲的描繪,展現了皇帝的威嚴形象和莊重隆重的儀式場景。它不僅是對皇帝的頌揚,也是對宋代社會莊重儀式和樂章的贊美。該詩以優美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向讀者展示了宋代皇帝行進儀式的壯麗景象,體現了宋代文化的莊重和盛世的氣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