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刑部之陜西轉運 / 作者:楊億 |
百二秦川四塞寬,甘泉烽火報平安。
泥書雙筆遷郎署,粒食千金仰縣官。
江海斗生拋別墅,關山何日解征鞍。
定將鞭算資心計,流馬功成國史刊。
|
|
黃刑部之陜西轉運解釋: 《黃刑部之陜西轉運》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黃刑部在陜西轉運,
廣闊的秦川有百二個堡壘,
甘泉的烽火傳來平安的消息。
楊億臨危受命,親筆寫下奏章,
遷到了郎署擔任職務。
他珍惜每一粒飯食,尊敬縣官的地位。
江海上的生命比拋棄豪華的別墅更重要,
關山之間,何時能解放戰馬的背負?
他決心用鞭子來計算資產和心計,
等到戰馬的功績成為國家史書的篇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黃刑部在陜西轉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安定、官員職責和自身抱負的思考。
詩中提到的秦川四塞,指的是秦嶺、巴山、蜀中和漢中四個險要之地,顯示了這片地區的地勢險要,需要黃刑部的轉運來維持安全與穩定。
甘泉的烽火傳來平安的消息,暗示了邊疆的戰亂,以及黃刑部作為轉運官員在這個危險的地區工作的重要性。作者表達了對邊疆地區的關切和對平安的期盼。
詩中提到的楊億是作者自己,他表示自己親自寫下奏章,以表明自己的忠誠和責任感。他將郎署作為他的新職務,這顯示了他的升遷和責任增加。
詩中的粒食千金和仰縣官,表達了楊億對作為官員的身份和責任的珍視和尊重。他將每一粒飯食都看作是千金,體現了樸素節儉的品德。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楊億對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的思考。他認為江海上的生命比拋棄豪華的別墅更重要,暗示了個人追求與國家利益的權衡。他希望關山之間的戰爭能夠盡快結束,解放戰馬的背負,表達了對和平與安寧的渴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楊億的決心和抱負,他決心用鞭子來計算資產和心計,意味著他要以嚴謹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職責和國家的資源。他希望將戰馬的功績刊登在國家的史書上,顯示了他追求功名和對個人成就的渴望。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黃刑部在陜西轉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安定、官員職責和個人抱負的思考。它展示了作者對職責與責任的認真態度,以及對和平與安寧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