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奉禮歸鄉 / 作者:楊億 |
應製曾親白玉除,桐君溪畔是幽居。
未登王子洛賓歲,已讀黃香東觀書。
萬里歸寧承漢詔,三牲供膳奉潘輿。
水衡得俸誠堪喜,莫便揮金學二疏。
|
|
邵奉禮歸鄉解釋: 《邵奉禮歸鄉》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應製曾親白玉除,
桐君溪畔是幽居。
未登王子洛賓歲,
已讀黃香東觀書。
萬里歸寧承漢詔,
三牲供膳奉潘輿。
水衡得俸誠堪喜,
莫便揮金學二疏。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邵奉禮歸鄉的情景。邵奉禮是一個官員,他在朝廷應命親自制作了一個白玉除,表示他的忠誠和敬意。他的家鄉位于桐君溪畔,這里是一個幽靜的地方,適合隱居。盡管邵奉禮還未登上王子的位置,但他已經讀過許多有關黃香東觀的書籍,顯示了他的學識和修養。經過萬里的旅行,邵奉禮終于回到家鄉,并按照漢朝的詔令,舉行了盛大的三牲祭祀,以表達對祖先的敬意。他的官職使他得到了俸祿,這無疑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但他并不貪圖金錢,而是努力學習,揮金買書,以求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識和才能。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邵奉禮歸鄉的情景,表達了他的忠誠、修養和追求。詩人運用了具體的描寫,如"白玉除"、"桐君溪畔"、"黃香東觀書",以及"三牲供膳"等,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邵奉禮的歸鄉之喜和對文化學習的熱愛。詩人通過對邵奉禮的贊揚,間接地表達了對社會道德的推崇和對士人的期望。
整首詩詞氛圍莊重而樸實,展現了宋代士人的理想追求和為官者的責任感。通過對邵奉禮的塑造,詩人呼吁官員們不僅要履行職責,更要注重修養和學問,以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蘊含了對社會秩序和人文精神的思考,展示了宋代士人的價值觀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