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 / 作者:楊億 |
繁花如雪早傷春,千樹封侯未是貧。
漢苑漫傳盧橘賦,驪山誰識荔枝塵。
九秋青女霜添味,五夜方諸月溜津。
楚客狂酲朝已解,水風猶自獵汀蘋。
|
|
梨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楊億創作的《梨》。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梨》中文譯文:
繁花如雪早傷春,
千樹封侯未是貧。
漢苑漫傳盧橘賦,
驪山誰識荔枝塵。
九秋青女霜添味,
五夜方諸月溜津。
楚客狂酲朝已解,
水風猶自獵汀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梨為主題,通過描繪梨花的美麗和梨果的珍貴,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
首先,詩中描繪了春天初開的梨花景象,將其比喻為繁密如雪,但這樣的美景卻過早地傷害了春天的氣息。這一描繪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界的敏感和對時間流逝的思考。
接下來,詩人通過對千樹梨花的描繪,表達了梨果的豐盛和珍貴。雖然千樹梨花盛開,但這并不意味著貧窮;相反,這些梨樹的果實豐滿,富有價值。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引用了歷史上的典故和傳說來增強詩意。他提到了盛傳于漢朝的盧橘賦,意味著梨果在文化傳統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他也提到了驪山和荔枝,暗示了人們對于梨的認知和欣賞不及其他水果的知名度。
詩的最后部分,詩人以九秋和五夜來形容時間的流逝,同時描繪了青女(指月亮)的清冷和霜的味道。這暗示了秋天的到來和人事的變遷,也展示了詩人對歲月流轉的感慨。
最后兩句將詩人的情感與自然景觀相融合。楚客狂酲朝已解,表達了楚地的客人在早晨已經解酒,而水風仍然在汀蘋上吹拂。這些描寫傳遞了一種寧靜和恬淡的情感,與詩中所表達的對自然和時間的思考相呼應。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梨的描繪和對自然景觀的觀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時間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和典故,展示了作者對生命和人生經歷的感悟,同時也傳遞出一種靜謐和淡泊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