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至郡齋書事 / 作者:楊億 |
地去京華遠,年逢旱暵馀。
群胥同黠馬,比戶甚枯魚。
煦嫗心空切,澄清志莫舒。
棼絲殊未治,錯節詎能除。
聽訟棠陰密,行春柳影疏。
賓筵求婉晝,僧舍問真如。
踰月窺除目,經時絕傳車。
素餐徒自飽,投刃豈曾虛。
盈耳嫌敲撲,堆床厭簿書。
故園無數舍,長日歡歸歟。
|
|
初至郡齋書事解釋: 《初至郡齋書事》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下面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初至郡齋書事
地去京華遠,
年逢旱暵馀。
群胥同黠馬,
比戶甚枯魚。
煦嫗心空切,
澄清志莫舒。
棼絲殊未治,
錯節詎能除。
聽訟棠陰密,
行春柳影疏。
賓筵求婉晝,
僧舍問真如。
踰月窺除目,
經時絕傳車。
素餐徒自飽,
投刃豈曾虛。
盈耳嫌敲撲,
堆床厭簿書。
故園無數舍,
長日歡歸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初次到達一個郡齋為背景,描繪了他在郡齋中的生活和感受。詩中表達了對京華繁華的離別之情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
詩的開頭,地方離京華遠,年歲正值旱暵之余,暗示了作者身處邊遠之地,歲月艱難的環境。
接著,詩中出現了群胥和黠馬,比作枯魚,暗示了他周圍的人們貪婪自私,生活困頓。
隨后,詩中描述了作者的內心世界,他的心靈空虛,志向未能舒展,夢想沒有實現,晨鐘暮鼓的生活無法滿足他的追求。
詩中還表現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憂慮,詩中的棼絲(指牽掛的心思)仍未得到治愈,錯誤的事情還是無法消除。
然后,詩中描繪了作者在郡齋中的生活,他傾聽著紛爭的訟棠陰暗之處,行走在春天的柳樹影中。賓客的筵席追求白晝的美好,而僧舍中的人們追問著真實的本質。
接下來,詩中描述了作者在郡齋中度過的時光,他翻過了一個月的日歷,窺視著過去的時光,從窺視中看到了車馬的往來逐漸減少,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世事的變遷。
最后,詩中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滿足,素餐(指簡單的飯食)能夠使他自我滿足,他不需要虛名和虛榮。他對嘈雜的聲音厭倦,對堆積的書籍感到厭煩。他渴望回到故園,享受歡樂的歸宿。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郡齋中的生活和內心的感受,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簡樸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對社會和人生的深思熟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