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書 / 作者:楊億 |
朱輪遠守未成歡。
薄宦令人意漸闌。
郡閣政清慵按吏,鄉(xiāng)園路近欲休官。
梅花繞檻驚春早,布水當簷覺夏寒。
已是三年不聞問,何如歸去把魚竿。
|
|
偶書解釋: 《偶書》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楊億。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朱輪遠守未成歡。
紅色車輪遠遠地守在那里,未能完成歡樂。
詩人以朱輪比喻自己的官職,表示他的地位雖然高,卻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和滿足。
薄宦令人意漸闌。
淺薄的宦海生涯使人的心意逐漸冷淡。
薄宦指的是詩人的官職地位不高、身份不顯赫,因此他感到自己的人生境遇越來越失望。
郡閣政清慵按吏,鄉(xiāng)園路近欲休官。
郡閣中政務清明,慵懶地擺弄手中的文書,鄉(xiāng)園的道路離得近,他渴望能夠辭去官職休息。
梅花繞檻驚春早,布水當簷覺夏寒。
梅花盛開在院子的欄桿上,驚動了早春的氣息;布水(可能指的是水面上的薄冰)擋在屋檐上,感覺到夏天的寒意。
這里描繪了季節(jié)的變遷,梅花的盛開意味著初春的到來,而屋檐上的薄冰則象征著夏季的臨近,這一景象與詩人內(nèi)心的感受形成了對比。
已是三年不聞問,何如歸去把魚竿。
已經(jīng)三年了,沒有人來詢問我的消息,不如回去拿起釣魚竿。
詩人表示自己在官場上已經(jīng)過了三年,卻沒有人關心他的處境和進展。他情愿離開官場,回到鄉(xiāng)村過簡樸的生活,享受釣魚的樂趣。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楊億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寧靜生活的向往。他對朝廷的政務漠不關心,希望能夠回到鄉(xiāng)村過上寧靜的生活。通過描繪季節(jié)變遷和自然景物的對比,詩人表達了他內(nèi)心的孤寂和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整首詩情緒平淡而憂郁,抒發(fā)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失望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