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溪十詠其五梨山廟 / 作者:楊億 |
唐季臨茲郡,生祠已薦馨。
聲詩傳樂府,廟貌載圖經。
畫壁流塵暗,金碑古蘚青。
細民時請福,撾鼓賽遺靈。
|
|
建溪十詠其五梨山廟解釋: 《建溪十詠其五梨山廟》是宋代詩人楊億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唐季臨茲郡,
生祠已薦馨。
聲詩傳樂府,
廟貌載圖經。
在唐朝時,來到這個郡城,
神廟已經莊嚴祭祀。
贊頌的詩歌傳揚于樂府,
廟宇的形象記載在圖經中。
畫壁流塵暗,
金碑古蘚青。
細民時請福,
撾鼓賽遺靈。
畫壁上的繪畫被塵土所掩蓋,
金碑上的字跡被古老的苔蘚所覆蓋。
普通民眾時常前來祈福,
敲擊鼓樂以追憶逝去的靈魂。
詩詞通過描繪梨山廟的景象,表達了對這座古老神廟的贊美和懷念之情。首先,詩人提到了祠廟的祭祀和香火旺盛的情景,顯示了人們對神靈的敬仰與祈福的心愿。其次,詩人描述了廟宇的建筑與裝飾,畫壁上的繪畫已經暗淡不清,金碑上的字跡也被時間的流逝所磨損,展現了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積淀。最后,詩人提到了普通民眾前來廟宇祈福的場景,以及舉行鼓樂比賽以紀念逝去的靈魂,表達了對歷史傳統的珍視和對祖先的懷念之情。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梨山廟的風貌和歷史底蘊,同時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敬重和對人類情感的共鳴。通過描繪廟宇的景象和民眾的活動,詩人傳達了對神圣與凡俗、傳統與現實的思考,使讀者在感受詩意的同時,也能思考人生和歷史的意義。 |
|